再别康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时间:2020-08-27 09:12:40 再别康桥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新诗的有关文学常识及特点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诗歌,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借助预习案对相关的文学常识有一个了解,通过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把握2.通过“整体感知”扫清对诗歌文本的理解障碍,并对诗歌有一个整体认识3.通过参考课下注释,完成“预习自测”扫清文字障碍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扎起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5.限时15分钟,高质量完成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徐志(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译家,是新月派代表诗人1921—1922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代表诗集《志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二、了解背景

  1928 年秋,徐志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运康轿的切身感受,也就是这首《再别康桥》

  三、文体知识

  现代诗: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现代诗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自由体,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四、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现代诗格律不像古典诗那样严,句数,字数,平仄,句子长短等,均可以依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确定但毕竟是诗,不是散文,同样要讲究意境,韵律,语节等朗读时,要深入意境,因境抒情,把握节奏,读出现代诗的“精神与形体的调和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2、课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Ⅱ.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基础知识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同学们要认真完成,巩固落实,不留遗漏

  1.请关注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青( ) 浮藻 ( )沉淀 ( ) 长篙( ) 漫溯 ( )似的( )

  2.请关注下面加点字的字形,并在空白处抄写一遍

  阴 斑 笙箫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作别:告别

  B.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彩虹似的梦:暗指诗人往日的美好理想

  D.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漫溯:随意地逆流而上

  3.B(“招摇”意为“摇动、摇摆”的意思)

  4.下列各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B(应为“在我的心头/荡漾”)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5.A(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而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符)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Ⅲ.信息链接

  一、关于意境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当然我们欣赏徐志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

  二、徐志的爱情与死亡

  徐志(1896—1931),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于婚外爱恋林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三、徐志经典语录

  1、有时,我们挣扎着喝完一杯苦味的咖啡,直到最后一口才尝到杯底甜蜜的糖味这就是生活,加了糖,只是未被搅动激活起来

  2、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爱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还执着着,纠缠着,原地打滚痛苦的爱着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是自己挖了个坑,下面埋葬的全部都是青春

  4、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5、越走越浅的是爱情;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远的是梦想,越走越近的是坟墓;越走越深的是亲情,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向

  6、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探究案

  Ⅰ.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诗歌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 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B、 第一节:借代 ; 第二节:暗喻; 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 ;第五节:照应开头; 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 ; 第八节:重叠复唱

  C、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

  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 “在星辉斑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探究点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具体说说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 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 6节,诗人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探究点三】从诗歌的情感入手赏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如 “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道出来

  Ⅱ.文本拓展

  纪念徐志去世四周年

  林

  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地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地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不能达到任何真实纪念的意义

  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的:

  火车禽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

  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即使人生如你底下所说:

  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

  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

  就在那时候我记得火车慢慢地由站台拖出,一程一程地前进,我也随着酸的诗意,那“车的呻吟”,“过荒野,过池塘,……过口的村庄”到了第二站————我的一半家乡

  今年又轮到今天这一个日子!世界仍旧一团糟,多少地方是黑云布满着粗筋络往理想的反面猛进,我并不在瞎说,当我写:

  信仰只一细香,

  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

  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朋友,你自己说,如果是你现在坐在我这位子上,迎着这一窗太阳:眼看着菊花影在墙上描画作态;手臂下倚着两叠今早的报纸;耳朵里不时隐隐地听着朝阳门外“打靶”的枪弹声;意识的,潜意识的,要明白这生和死的谜,你又该写成怎样一首诗来,纪念一个死别的朋友?

  此时,我却是完全的一个糊涂!习惯上我说,每事都像是造物的意旨,归根都是运命,但我明知道每事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烙印着!我也知道每一个日子是多少机缘巧合凑拢来拼成的图案,但我也疑问其间的摆布谁是主宰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那么结实又那么缥缈,使我们每一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此刻我几乎找不出一句话来说,因为,真的,我只是个完全的糊涂;感到生和死一样的不可解,不可懂

  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虽然四年了你脱离去我们这共同活动的世界,本身停掉参加牵引事体变迁的主力,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你仍立在我们烟涛渺茫的背景里,间接地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在文艺创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间接地你任凭自然的音韵,颜色,不时的风轻月白,人的无定律的一切情感,悠断悠续地仍然在我们中间继续着生,仍然与我们共同交织着这生的纠纷,继续着生的理想你并不离我们太远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止,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还有,还有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

  …………

  我认为我们这写诗的动机既如前面所说那么简单愚诚;因在某一时,或某一刻敏锐地接触到生活上的锋芒,或偶然地触遇到理想峰巅上云彩星,不由得不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中,编缀出一两串近于音乐的句子来,慰藉自己,解放自己,去追求超实际的真实,读诗者的反应一定有一大半也和我们这写诗的一样诚实天真,仅想在我们句子中间由音乐性的愉悦,接触到一些生活的底蕴渗合着美丽的憬;把我们的情绪给他们的情绪搭起一座浮桥;把我们的灵感,给他们生活添些新鲜;把我们的痛苦伤心再揉成他们自己忧郁的安慰!

  我们的作品会不会再长存下去,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来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的,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己的定律,并不需要我们的关心的你的诗据我所知道的,它们仍旧在这里浮沉流落,你的影子也就浓淡参差地系在那些诗句中,另一端印在许多不相识人的心里朋友,你不要过于看轻这种间接的生存,许多热情的人他们会为着你的存在,而加增了生的意识的伤心的仅是那些你最亲热的朋友们和同兴趣的努力者,你不在他们中间的事实,将要永远是个不能填补的空虚……

  (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北平

  Ⅲ.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xìnɡ) 长篙(hāo) 漫溯(sù)

  B.笙箫(shēnɡ) 撑开(chēnɡ) 哀怨(āi)

  C.寂寥(jì) 彷徨(pánɡ) 河畔(bàn)

  D.凄婉(wǎn) 斑(luán) 浮藻(zǎo)

  1.B(A.篙读“ɡāo” C.畔读“pàn” D.读“lá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2.C(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3.仔细体味“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所蕴含的情感及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3. 答案:诗歌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流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4.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与“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之情

  4.答案:眷恋

  5.第三节中“招摇”一词好在哪里?

  答:

  5.答案:“招摇”一词增强了水草的自由自在感,而且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有光润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个词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体验,物我融为一体

  6.第三节中写道:“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答:

  6.答案:徐志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为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

  训练 案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0~12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答案: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添上几分“梦”态

  2.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

  2.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3.“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子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答:

  3.答案: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等

  4.请仿照下面一节诗歌格式,在二、三节空线处续写诗句

  在你步入青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

  你是只求风和日丽、一帆风顺,

  还是不畏艰险、准备走曲折之路?

  在你路途坦荡、志得意满的时候,

  你是、,

  还是、?

  在你功成名就、有口皆碑的时候,

  你是、,

  还是、?

  4.答案:沾沾自喜 飘然而行 还是谦虚谨慎 为而不争 居功自傲 就此止步 甩掉包袱 再立新功

  二、读徐志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答案】

  1.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

  2.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3.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4.略。

【再别康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08-31

乡愁教学简案05-27

教学简案:《背影》11-04

《背影》教学导案10-28

木兰诗课案设计12-01

课文观潮教学导案11-15

《观潮》教学设计导案11-07

《采薇》教学设计案11-26

《化石吟》教学简案10-15

归园田居简案参考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