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06 08:13:33 雨巷 我要投稿

《雨巷》精品教学设计

  导语:《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雨巷》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领会意象生成在《雨巷》中的独特性。

  3、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会本诗意象生成之美与意境之美,并让学生体验诗人独特的情感。

  2、教学难点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将《雨巷》的意象生成较为准确地让学生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介绍:

  1、戴望舒:杭州人,生于1905年3月5日,按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2、双鱼座: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主要养分,意志薄弱,逃避现实,优柔寡断,喜好妄想。

  3、望舒: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神,纯洁温柔,多情又潇洒。

  4、1928年,《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从此人们再也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今天,就让我带领同学们走进《雨巷》一起感知诗人戴望舒的浪漫情怀。

  二、初步感知《雨巷》之美(课件演示情景诗朗诵,以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获舞蹈一等奖的《江南雨巷》为背景):

  1、音乐之美:婉转悦耳,回环往复

  2、情感之美:淡淡的忧伤,悠远的惆怅

  (设置提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收集有效信息)

  三、品味诗歌的音乐之美与情感之美

  1、借助朗读,逐步体悟诗歌的音乐之美。

  (1)语言:多用平声,语气舒缓、平静,因而读起来婉转悦耳,余音绕梁。

  (学生自行朗读,教师设置关于声调的提问)

  (2)韵脚:“长”“巷”“娘”“芳”……位置错综度化。(引导学生标注韵脚)

  (3)音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丁香”“彷徨”……同一词语重复出现。

  (4)舒缓而又有规律的停连

  (再次播放朗诵带,学生边听边标注,停用“/”,连用“^”)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外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5)回环往复的旋律

  (学生齐读诗歌的开头和结局)

  明确:首节和尾节,语言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旋律,这是戴望舒常用的一种抒情结构——圆圈式。

  (6)小结:《雨巷》通过语言上的注重平声,韵脚的错综变化,音节的重复出现,舒缓而又有节律的停连及诗歌结构的圆圈式,使诗歌形成了一种舒缓的节奏,回环的旋律,读起来悦耳动听,悠远绵长,充分体现着《雨巷》的音乐之美。

  2、借助意象品析,体验诗歌的情感之美

  (课件演示作者所处的时代背: 戴望舒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接触了不少革命志士,在大革命时期,戴望舒曾与施垫存、刘呐鸥等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保释后又遭通辑,他避难江苏松江,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执著地探求真理。蜗居乡间又有机会结识了垫存的妹妹络年,诗人心里又暗生出许些企盼。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

  (1)以男女声二重唱的形式诵读全诗,入情入境。

  (2)讨论:诗人的感伤和惆怅的情绪是怎么传递给我们的?

  明确:诗在用词上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带有浓重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寞”“愁怨”“凄清”“太息”“颓圮“忧愁”等。

  (3)引导品析意象之美:

  诗歌中的景与物是否也带给我们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忧愁呢?再读课文,找找诗中都描绘子哪些意象?

  (PPT补充解说意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厅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按一般情况,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景与物。 )

  问题1、《雨巷》的中描绘子哪些意象?

  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


【《雨巷》精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雨巷》 教学设计09-03

《雨巷》精品语文教学设计12-18

《雨巷》教学设计范文07-05

《雨巷》教学设计模板09-12

雨巷教学设计范文08-05

课文雨巷教学设计07-31

雨巷教学设计模板12-03

雨巷优秀教学设计11-13

《雨巷》精选教学设计11-12

雨巷的教学设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