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谁的

时间:2020-11-03 13:01:37 岳阳楼记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谁的

  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更是千古传诵,备受赞美。文章充分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与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谁的,一起来了解下。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谁的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这个在《岳阳楼记》中第一段有交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过《岳阳楼记》,我们见识了范仲淹高超的文采,而通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认识到了范仲淹这种先忧后乐的爱民爱国情怀。范仲淹不仅仅是说说而言,观其一生仕途,他时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为天下百姓,为他的国家奉献着自己。

  范仲淹一生仕途起起伏伏,除去他母亲谢氏去世,自己丁忧之外,一生四起四伏。

  范仲淹服完丧之后,经晏殊保荐,荣升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这个官职虽然没有过多的实权,但是却相当于是皇上的从属,可以经常的见到皇上。对于官员来说,可以说是一条腾飞的捷径。不过可惜的是范仲淹虽然当了秘阁校理,但是最后却没有因此升官,反而遭到了贬谪。

  范仲淹在任职期间,发现皇上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国家大权却仍然掌握在刘太后的手中。并且听说今年太后过寿的时候,准备让皇帝率领百官向其叩首。范仲淹对此严厉批评,上奏疏说国礼和家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

  这份奏疏上奏之后,就连当时保荐他的晏殊都大为惶恐,责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范仲淹却坚持己见,维护国礼。然而尽管他当时呈上奏疏,百官却无人相应,最后范仲淹得了一个调任河中府判官的结果。这是第一次起伏。

  三年之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宋仁宗将范仲淹调回京师,升任右司谏,也就是言官。范仲淹当了言官之后,更是畅所欲言,直言不讳。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是靠刘太后起势,但是刘太后去世之后,吕夷简调转矛头开始批评刘太后。当时的郭皇后几次揭穿吕夷简的谎言,吕夷简被罢黜相位。虽然相位被罢黜,但是吕夷简在宫里的势力却不小,很快就通过内侍阎文应等重登相位。这一次又将矛头对准郭皇后,他们让年轻的皇帝堕入杨美人、尚美人情网,最后还穿掇宋仁宗废后。皇帝在他们的引领下,还真起了废后的心思。

  范仲淹听闻此事之后,当即进言反驳。但是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坠入美人关,打定了主意要废后。范仲淹的直言勇谏,不仅没有阻止此事的发生,还让自己被贬谪出京。他被外放江外,任睦州知州。这是第二次起伏。

  后来范仲淹因为治水有功,再次被调回京师,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这个时候仍然是吕夷简为相,范仲淹回京不久再次与吕夷简杠上。当时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致使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上书直谏。甚至绘“百官图”,揭露吕夷简私心颇重的用人制度。

  范仲淹此举很快遭到吕党反击,他们抓住皇帝还没有继承人的心理。上书说范仲淹曾多次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儿触及了皇帝的尊严,在吕党一干人的谗言下,范仲淹再次被贬。他被贬谪出京,任饶州知州。这是第三次起伏。

  后来因为西夏的进攻,范仲淹被调往边疆。在与西夏斗争期间,范仲淹建筑了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保证了边疆的安宁,因此被升官。

  等西夏内部矛盾爆发,无暇兼顾宋朝之时,宋仁宗面对当今的朝政,起了改革的心思,并勒令范仲淹等人尽快拿出方案。范仲淹拿出自己为官二十八年的经验,最终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此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历新政。

  然而此次改革虽然有了成效,但是却因为涉及到保守派等人的利益,最终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宋仁宗最后抵抗不住压力,废除了当初改革实行的各项政策,而范仲淹等改革派,最后也被贬谪出京。此次之后,范仲淹再没有回到权利中心,因为他在调任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拓展延伸】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到过岳阳楼吗?

  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描述了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其中所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毕生努力追求的目标。自此之后,岳阳楼便名冠天下,使人们无不向往之。

  但是,谁又能想到,写下这篇奇文,为人们介绍和宣传岳阳楼的范文正公,自己当时却还没亲临过焕然一新的岳阳楼。这又是为什么呢?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开篇说得很清楚,这篇文字是受他的老朋友、当时被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的滕子京的请求而作的。滕宗谅,字子京,是范仲淹的同年好友。他在知岳州时,勤于政务,把当地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他又募集资金重修破败的岳阳楼,将其规模扩大,刻唐宋名贤诗文于其上。为增加此楼的知名度,他又做《求记书》给远在陕西前线的好友范仲淹,请他为重修的岳阳楼做记,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以资参考。

  但范仲淹自署《岳阳楼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他入朝实行“庆历新政”已然失败,并遭贬知邓州(今河南邓县),从邓州到岳州有近千里路程,而且朝廷又不允许官员擅离职守,要让年已58岁的范仲淹远道赶去游览此重修一新的岳阳楼,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范仲淹在邓州写好了《岳阳楼记》,再派人送给在岳州的滕宗谅。

  范仲淹没有亲临重修后的岳阳楼,他为何能如此出色地描绘洞庭山水和登楼的感受呢?这是由于范仲淹此前曾到过洞庭湖和重修前的岳阳楼,了解当地的湖光山色,如他在景祐元年(1034)所写《新定感兴五首》,其中就说:“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回思”必然是到过的。他也上过重修前的岳阳楼,如明道二年(1033)在《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一诗中就说:“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

  有过登临的感受,再加上有新作的《洞庭晚秋图》作参考,即使范仲淹此次未见到重修之楼,亦能出色描绘洞庭山水和岳阳楼景色。而其中的主题则是他在改革失败后,对国家、对百姓、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与此间山水的关联就不甚大了。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给谁的】相关文章:

范仲淹的著作岳阳楼记02-04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02-03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02-02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文01-29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01-27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02-01

岳阳楼记范仲淹诗01-28

岳阳楼记范仲淹注释01-27

秦观鹊桥仙是写给谁的12-17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散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