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古文赏析

时间:2020-11-17 11:24:23 岳阳楼记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古文赏析

  《岳阳楼记》古文赏析

《岳阳楼记》古文赏析

  重点字词句精讲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解析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段落分析

  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古文赏析】相关文章:

古文《岳阳楼记》02-26

《岳阳楼记》古文阅读题03-01

《游岳阳楼记》选段古文练习11-19

《岳阳楼记》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1-19

古文《观潮》阅读练习题及赏析03-15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01-24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07-20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02-24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02-23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4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