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02 10:12:2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木兰花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兰花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花阅读答案

  木兰花阅读答案 篇1

  木兰花

  柳永

  佳娘捧板①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①板: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第一句从神态、妆扮上正面写出佳娘的美丽,为后文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叠词“磊磊、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A.C(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A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妆扮”;C“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2.①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②借词人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词人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③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

  木兰花阅读答案 篇2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1) (2)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参考答案

  1.(2分)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5分)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木兰花阅读答案 篇3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参考答案: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木兰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12-28

木兰花晏殊阅读答案09-06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11-30

辛弃疾《木兰花慢》阅读练习及答案12-26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详解12-08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答案12-08

向子湮《减字木兰花》的阅读答案12-30

有关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12-28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阅读及答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