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2-12-14 12:04:4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1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绝 齐 秦 计 必 弗 为 也 先 绝 齐后 责 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张 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参考答案

  2.B(重:再次)

  3.C(①是说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④是陈轸对局势的分析。)

  4.C(张仪以“秦国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诺欺骗了楚怀王大部分君臣,但陈轸对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没有被蒙蔽。)

  5.(1)且先出地后绝齐 / 秦计必弗为也 / 先绝齐后责地 / 且必受欺于张仪。

  (2)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

  (“反”“使”“阴”各1分,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秦想要进攻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楚国游说楚王试试看。”

  张仪去南方面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国王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敝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结为友好同盟,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张仪我也不能够做大王的忠臣。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臣会请求让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600里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却不向怀王道贺。陈轸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楚国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可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如此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这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楚国必受大害!”

  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就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军事同盟,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2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①,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诛,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何则?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则不然,强食害己之物,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失御下之威,无御非之心,不肖也。

  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 “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埋一蛇,获二佑,天报善明矣。曰:此虚言矣。

  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让其母曰:“何故举之?”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何也?”婴曰:“五月子长与户②同,杀其父母。”曰:“人命在天乎?在户乎?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 后文长与一户同,而婴不死。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蛇恶人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石生而坚,兰生而香。如谓叔敖之贤在埋蛇之时,则非生而禀之也。

  (选自王充《论衡·福虚篇》,有删改)

  【注】①菹(zū),酸菜;蛭,蚂蟥。②户,门。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案:考察

  B.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

  报:报复

  C.何故举之?

  举:养育,抚育

  D.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效:验证,证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赦,人君所为也

  ②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B.①今蛇何在?

  ②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①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无为乃见杀人之蛇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B.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C.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D.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惠王吞蛭而生腹疾,令尹认为楚王此仁德之举会得到上天的体恤。后来楚王果然痊愈,似乎印证了行善可得天福佑。

  B.作者深刻剖析了楚王吞蛭之举,认为他既不能纠人之错,又不能树立威信,实是不肖之主,从而否定了他病愈是“天之亲德”的说法。

  C.作者引用五月举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孙叔敖因埋蛇之举而得到上天庇佑的说法是虚妄的。

  D.作者认为孙叔敖埋蛇之举固然说明他是贤能之人,但贤者所见应是吉祥之物,所以他见到杀人之蛇说明他本性为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3分)

  (2)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3分)

  (3)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4分)

  参考答案

  9.B(报,酬答,回报)

  10.D(①②副词“竟然”“却”。A.①助词,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②助词,表被动;B.①代词“哪里”,②代词“为什么”;C.①介词“在”,②介词“用”“把”)

  11.C

  12.D(错在末句。从末段中“禀天善性,动有贤行”“石生而坚,兰生而香”等可知,作者认为孙叔敖是生性贤能之人。)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2)(3分)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4分)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梁惠王上》阅读答案及译文12-26

《惠王吞蛭》阅读答案及译文12-26

《楚昭王失国》阅读答案及译文12-25

《楚恭王立太子》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12-26

孟子对梁惠王阅读答案09-09

孟子梁惠王阅读答案10-06

《苏秦之楚》阅读答案11-18

苏秦之楚阅读及答案11-19

苏秦之楚的阅读答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