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生查子·陌上郎》阅读题答案及创作背景和赏析

时间:2020-12-28 11:12:0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贺铸《生查子·陌上郎》阅读题答案及创作背景和赏析

  生查子·陌上郎

贺铸《生查子·陌上郎》阅读题答案及创作背景和赏析

  贺铸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运用了什么手法?(5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浑茫开阔的沧江烟雨送别图。(2分)手法:①融情于景。前两句写了一幅烟雨迷蒙的画面,把景色和心情都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仿佛天地间都充塞着茫无别际的离愁别恨。②移情于物(衬托、拟人)。词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双橹摇动时连续而又低沉的鸦轧声当作触媒,产生“荒诞”而又入情的设想。双橹本是无情之物,此时却也像懂得人的心意,以物语言已情,越发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孤寂与痛苦。(两种手法只需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痴情而被弃的怨妇形象。(1分)上片前两句运用“径”字,写出浪子不顾气候恶劣,雨急浪险,径直离开,并以双橹仿佛在出声告别衬托人的无情离开,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分)下片写出弃妇无奈的牵挂与谴责,“挥金”与“望夫石”的典故,对比鲜明,令人感叹一方无行、一方坚贞,一方薄幸、一方痴情。最后以反诘的形式委婉地谴责负心汉,以家中还有刚刚能够扶着床沿走路的三岁女儿来进行劝喻,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3分)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赏析

  《生查子·陌上郎》是由宋代贺铸所作,运用将物拟人、以物喻言以情的手法,以“艣语”谴责、批判了玩弄女性的负心之徒,对于被侮辱、遭损害的不幸女子予以深切同情。此词是运用将物拟人、以物喻言以情手法的代表。

  起首两句,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沧江烟雨送别图。在一派烟雨之中,那艘轻捷的船儿离开渡口,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茫的远方。这里,词人没有直接去写送者和行者,更没有直接去写送者的悲恸和行者的决绝,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组成的浑茫开阔的图画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词人在“度”之前加一“径”字,大有深意,尤言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绵婉;即使是气候恶劣,雨急浪险,船还是一点也不犹豫,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

  以下两句,词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双艣(即橹)摇动时连续而又低沉的.鸦轧声当作触媒,产生“荒诞”而又入情的设想。连这本无生命,本无感情的“双艣”。

  过片为“艣 ”“人语”之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词人的内心独白 。前两句用典 ,以对偶句出之。刘向《列女传》:鲁人秋胡外出作官,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悦之,以金引诱,遭妇坚拒,回家后始知为其妻。这里借秋胡以指那些用情不专、二三其德的男了。又《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太平州·当涂县》载:“望夫山,在县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岁不还 ,其妻登此山望失,乃化为石。”这里指纯朴坚贞、忠于爱情的妻子。这两个各自独立完整的故事 ,现在被词人借双橹之“口”把二者并列在一起,顿时就产生极为强烈的效果 :一方无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幸,一方坚贞。最后两句,以反诘的形式诚挚委婉地劝慰负心汉,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词人在“何物系君心”这一问之中,已经包含了对负心丈夫的谴责。接着,又以家中还有刚刚能够扶着床沿走路的三岁女儿来进行再一次的劝喻,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贺铸《生查子·陌上郎》阅读题答案及创作背景和赏析】相关文章: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阅读答案及鉴赏03-11

辛弃疾的《生查子》赏析07-11

短歌行创作背景及赏析10-25

《采桑子晏殊》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08-05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阅读答案04-29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阅读答案08-10

《题西林壁》创作背景及哲理12-14

甘草子秋暮柳永的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08-05

李贺《将进酒》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3-20

柳永《二郎神》阅读答案及赏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