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证明我活着》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7-04 22:27:0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证明我活着》阅读试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怎样证明我活着》阅读试题及答案

  怎样证明我活着陈永林这段日子,天一直很热,太阳似个火球挂在头顶上,空气也烫热烫热的,似乎只要划根火柴,空气就会着起来,我因在上海的儿子处住了三个月,期间的社保没领。当我顶着烈日来到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说“你的卡上没钱”。

  “不可能,我三个月没领社保金,社保金哪里去了?”我有点急,一急便觉得更热,汗水淌个不停。

  银行工作人员对我说:“大叔,你应该去社保局问问,可能社保局那边搞错了,我猜社保局以为你不在人世,才停发了你的社保金。”

  “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我心头更气。但想到气也白气,心里稍稍平静些。我只有打的跑到社保局,我对社保局工作人员说了我的社保账户上没钱的事。社保工作人员问了我的名字,在键盘上噼哩叭啦敲了几下,然后说:“你的社保金停发的原因是居委会没及时提交你的‘生存证明’,我们以为你已经不在人世了,从而停发了。”“那我现在怎么办?”

  “你去居委会开张‘未死亡证明’来,我们会给你恢复账户。”我从口袋里掏出退休证递给她,“同志,你看,这退休证上有我的照片,我这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面前,这不能证明我活着吗?我如果死亡了,还能站在这儿同你说话吗?”

  我的话让身后的人都笑了。

  社保工作人员的语气冷淡了:“我们需要盖着居委会公章的‘未死亡证明’,这是规章制度。好了,你让一下,下一个。”

  我只好打的回了家。

  第二天,我来到居委会,找居委会的刘主任,说了社保局停发我社保金的事,然后求刘主任给我开张“未死亡证明”。

  刘主任说:“你的身份证。”

  “我的身份证早就不见了,我有户口本,行不?”我掏出户口本递给刘主任。

  刘主任看都不看的扔了回来,“要开‘未死亡证明’需由本人带身份证来办理,这是规章制度。”

  “那我怎么办?”

  “你去派出所办张身份证,再拿出身份证来办‘未死亡证明’。”

  我不死心,仍求他:“刘主任,你看,我真的没死,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就行行好,给我开一张‘未死亡证明吧’。”

  刘主任冷冷的拒绝了。

  我只好又来到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要看我原来的身份证,我说丢了,警察说“那你得先去报社登个遗失声明,然后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来办理身份证”。

  “警察同志,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七十几岁的人了,在这么热的天跑来跑去很辛苦。”

  “对不起,这是规章制度。”

  我去了报社。

  一个星期以后,我拿着登了遗失声明的报纸去了趟派出所,交了20元办了一张临时身份证,正式身份证到三个月以后才能拿到,临时身份证半个月就能拿到。

  熬了半个月,我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我去了居委会,刘主任看了我的身份证就给我开“未死亡证明”,然后盖了章。我带着未死亡证明来到社保局,工作人员看了我的‘未死亡证明’说:“这证明上的名字与电脑上的名字不符,得重写。”

  我一看,傻了,我叫徐永法,‘未死亡证明’上却写了徐水法,难道是临时身份证上的名字错了?

  我一看真的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写错了,我一出门,头顶上的阳光转个不停,眼一黑,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我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里。医生拿着我的医保卡刷钱时,医保账户里却没钱,医保中心的人以为我已不在人世,从而划走了医保账户里所有的钱。想到我又要去几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我的心又开始狂跳,气也喘不上来,我感到窒息,我真的想就这样死去,那我今后就不用去各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了。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向读者介绍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具“生存证明”的经历,全文语言朴实,却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B.本文选材独特,构思新颖,小中见大,地揭露了社会现实中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生不如死的悲哀。

  C.文章从“社保基金被停发”写起,采用倒叙的手法进行叙述,使情节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D.“我这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面前,这不能证明我活着吗?我如果死亡了,还能站在这儿同你说话吗?”看似诙谐的语言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

  E.小说运用语言、动作、肖像描写,表现了社保人员、警察等公务人员的教条、冷漠和不通人情。

  (2)小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3)结尾处老人说“我真的就想这样死去,那我今后就不用去各个单位证明我还活着了”,请简要分析让老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6分)

  (4)文中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却给老人带来了麻烦与困扰,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照章办事”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1.(1)A(3分),D(2分),E(1分)。(B项,小说的主题应是讽刺政府繁琐的规章制度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教条、冷漠的工作态度;C项,不是倒叙;E项,没有肖像描写。)

  (2)①环境上,火球似的太阳,烫热的空气,营造了闷热烦躁的气氛;②情节上,为后文老人在燥热的天气下,四处奔走苦不堪言,以至于昏倒做铺垫;③用环境的热与办公人员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主题。(每点2分)

  (3)①规章制度不合理,程序繁琐。让活人开具“生存证明”不合理,补一张身份证要三个月。

  ②工作人员态度冷漠,不知变通。反复以规章制度为由拒绝百姓合理要求,制度执行的死板和教条。

  ③公务人员对工作疏忽,不认真。因居委会未及时提供“生存证明”而被停发社保金;因派出所不认真而被写错身份证上名字。

  (4)工作人员既要照章办事,又要学会变通。(观点2分)照章办事本身没错,这是公务人员对原则的坚持。(2分)但如果制度繁琐、不合理,比如让活人开具“生存证明”,补一张身份证就要三个月,执行这种制度的时候,就应该以人为本,态度和善,尽力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2分)在现实中,公务人员要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维护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