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3-12-16 14:10:01 晓凤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日常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1

  孟子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后稷:人名。②树艺:种植。③契:人名。

  (1)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后稷教百姓从事稼樯、种植五谷,使谷物成熟来养活他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B孟子认为,百姓丰衣食足,过上安逸的生活,但如果没有教养就会和禽兽差不多。

  C孟子认为,纵然百姓生活穷困,衣食没有着落,但对他们的教化也不能松懈、放弃。

  D孟子认为, 在吃、穿、住的问题解决之后,统治者应该以人的伦常关系来教导百姓。

  (2)概括文中所体现的孟子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文段中无此内容)

  (2)孟子认为要让百姓生活富足,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教化。(意思对即可)

  【译文】

  孟子说:“……后稷教导百姓要种好庄稼,栽培谷物,谷物成熟了,老百姓便得到了养育。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但不进行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担忧了,便派契做司徒的官,主管教育,用关于人与人相处关系的大道理和行为准则来教导人民: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相亲相爱而又有内外之别,老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2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以及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分)

  答案:孟子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这一问题,(1分)其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分)

  (2)对上述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请联系现实谈谈看法。(200字以内)(9分)

  计分点:

  ①有明确的观点:时代呼唤“大丈夫”;(3分)

  ②运用现实材料分析(2分)

  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2分)

  ④语言流畅。(2分)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大丈夫。”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3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参考答案:

  9.(1)B 孟子意在说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时雨化之等五种,而非告诉人们要接受这五种教育才能成为君子。

  (2)①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类似;(1分)②不屑之教即用轻视的态度来教育对方,(1分)这种激将法或许有伤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让受教育者由于羞愧而奋发向上,(1分)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孟子》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孟子·告子下》阅读答案文及译文(精选7篇)10-28

阅读理解及答案04-30

《论语》《孟子》阅读答案及翻译07-05

孟子与邹鲁之风阅读答案08-22

《放学》阅读理解及答案12-28

《礼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11-16

雪阅读理解及答案12-02

大鼠阅读理解及答案01-04

散步阅读理解及答案12-28

秋风阅读理解及答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