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练习附答案

时间:2020-11-20 19:37:2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练习附答案

  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练习附答案

  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刊《黑龙江日报》2009年5月6日12版)

  19.本文重点写月光,但作者却在文章开头用较多的笔墨写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0.概括月光的四季特点,并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答:

  21.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2分)

  答:

  (2)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2分)

  答:

  22.作者认为“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

  19、作者通过较多的笔墨写太阳,主要是突出了太阳的“不大懂得养生”的特点,并且与月亮的“修行有道”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月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为文章后面的描写抒情作铺垫。

  20、春天:绿意,嫩;夏日:饱满,丰腴;秋天:安详恬淡,悠远,清寂;冬天:新鲜明媚,奇异光芒。作者在描写四季月光不同特点的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悠远、明媚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犹疑之感,瑟瑟缩缩”,拟人句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安详、瑟缩的特点,同样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1、(1)没有亏,就没有圆满,它的 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2)在清醒时很难看到美景,在半梦半醒之间,美景才会震撼心灵。

  22、认同。正因为作者所看到的一切是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并且月光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美景也就在这圆亏之中。生活中也是如此,太清醒,太透明,就容易什么都看透,也就不会有新奇、震撼之感,美也就相应的淡化了。(也可答不认同,理由充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