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训》阅读答案

时间:2020-10-07 13:27:0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勤训》阅读答案

  《勤训》是李文炤的一篇文章。李文炤(1672年—1735年),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勤训》阅读答案

  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哪句?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勤训》阅读答案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拓展阅读:《勤训》鉴赏

  第一段:提出论点,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语译  谋生的道理,没有比勤劳更重要的了。  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说过:“一天行程的筹画,重点在于早晨(筹画一天的行程,当从早晨开始);一年工作的筹画,重点在于春天(筹画一年的工作,当从春天算起);一生事业的规划,重点在于勤劳的态度(规划一生的事业,则决定于勤劳的态度)。 ”这话说得浅近,但是它的道理却很深远啊。

  观念引导

  1.直接破题,这叫做“开门见山法”。

  2.引用古人的话,这叫做“言例”。 修辞法称为“引用”(“引用典故”或又称“引用论证”)。

  3.一天的开始是早晨,一年的开始是春天,但是,最后一句为什么不是“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呢?

  4.这句引用的话,说得浅近,可以理解;但是说它“道理深远”,又深远在哪里呢?

  讲解

  1.使用古圣先贤的名言,是为了强化、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论点,所以引用时,名言的内容,必须支持自己的论点。

  2.文章开头就标举“勤”为第一要义,认为人活着,就要认真过日子,要将“勤劳的态度”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为了强化这个论点,作者引用了邵雍的名言,很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论点,道明连古圣先贤也认同自己的观点。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这两小句分别将重点放在“晨”与“春”,早晨是“一日之始”,春天是“一岁之始”,两句一起看,都有“慎始”的意思,就是说“从开始的时候就要谨慎用心”,才不会“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之差,满盘皆输”。

  4.既然前两句都是讲“开始的时候”,为何最后一句不是“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呢?  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  所以: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点上这样讲,道理也通啊! 这样跟“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说法,差别在哪里?  因为:

  一、这句话是邵雍说的,而邵雍原本就是这样讲的。

  二、因为“小时候胖不是胖”,有可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三、前两句的语意,重点在“开始”,第三句的重点在“态度”,这个“态度”,也可以回过头来涵盖前两句。 三句一起看,可以看出,第三句才是邵雍话里的主旨,这种表现方式,就叫做“好酒沉瓮底”,谜底最后揭晓,才能吸引人们看到最后。

  5.既然邵雍的话也是认同“勤劳的态度”,那么引用这句话,当然可以佐助作者开门见山的论点“莫尚乎勤”。

  6.说它“言近旨远”,“言近”可以理解,但“旨远”又深远在哪里呢?

  第一段只是建立论点,论点简单明了,很容易懂,但是论点只是概要叙述,是抽象原则,该怎么去实践,还没有提到。 说“旨远”,同时可以将语气和语意延伸到下一段去。

  7.题外话。 “一生之计在于勤”,除了强调“勤”的重要之外,还能不能推论出其他重要涵义?

  第二段:从人之常情,讲“好逸恶劳”的害处。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憩岁。 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8.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与古代圣贤珍惜时光的榜样来鼓励读者,使读者警惕。

【《勤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梁实秋《勤》阅读答案2篇05-29

《说勤》阅读题及答案11-19

《勤与俭》阅读题及答案11-19

《淮南子汜论训》阅读答案06-24

梁实秋《勤》阅读训练及原文赏析12-23

柳宗元阅读答案10-17

《谜题》阅读答案10-29

蝶恋花阅读答案09-05

微波阅读答案12-14

鹭鸶阅读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