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阅读答案鲁彦

时间:2022-09-16 13:44:1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雪》阅读答案鲁彦

  阅读理解要学会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雪》阅读答案鲁彦。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雪》阅读答案鲁彦

  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 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人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走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地上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毡,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的话吗?

  天呵,我们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念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花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在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选自鲁彦《雪》,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具体描写了许多地方的雪,请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条列出。作者认为哪个地方的雪景最美?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写上海的雪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反复说“没有意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文章开头写“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表现了作者对眼前雪花的喜爱之情,给全文奠定了一种感情基调。

  2.故乡的雪,北京的雪,福建的雪,上海的雪。作者认为上海的雪最美,因为上海的雪花是作者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是作者眼前的最美丽的.、最现实的雪花,足以让作者自满。(意对即可)

  3.视觉,听觉,嗅觉,(从形、声、色、味角度答也可给分)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上海雪花的美丽、轻灵和清香,表达了作者对于上海雪花的欣喜之情,突现现实的美才是最宝贵的观点。(意对即可)

  4.通过不同的“我”以及别人和我对快乐的不同认识的对比,说明“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的道理,表现“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观点。这样写,将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水到渠成地表现出文章的主旨。(意对即可)

  赏析

  层层转折、卒章显志是《雪》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作者从眼前飞舞的雪花写起,采取倒叙手法,先简略地叙写上年在福建所见到的雪的特征,再对照着具体地描绘眼前在上海所见的下雪的情形、雪花的特征。作者运用夸张、排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上海所见的雪花的声势,运用隐喻、拟人、排比手法抒写了雪花留给人的慈善、柔和、温暖等种种美好的感受与气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喜爱在上海所见的飞舞的雪花的感情,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接着叙写了某年在北京与朋友围炉畅饮,纵情谈笑,然后踏雪夜归的豪兴。以此与上海刻板、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对比,从而否定眼下在上海见到飞舞的雪花的喜悦。这是文章的第一次转折。

  接着,又有第二、第三两个转折。第二个转折是叙写某年在南京下雪时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和爱人满怀热情在雪天忘情地在荒野漫无目的地跋涉。这一个转折写得较为简略。第三个转折是,叙写童年时代,冬日的雪天早晨在故乡尽情地玩雪,充满青春活力,以致“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无忧无虑。以此否定长大后几次见到雪花时的欢乐。这一个转折写得比较详细。

  以上三个转折都由自身经历构成。文章接着以他人的经历否定作者自身童年玩雪的意义。以雪地上的穷人因衣衫单薄而发抖甚至僵死,否定“我”童年时代欢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这是第四个转折。以冒着寒冬,坚守在长城下的兵士的有意义的生活,否定童年玩雪的欢乐。这是第五次转折。如此层层转折,真可谓曲尽其妙,引人入胜。

  作者一次次否定原来自以为有意义、欢乐的雪天生活,层层逼进,卒章显志:“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因此,“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恋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作者由此觉得,“我”看守着永远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虽然感到寂寞和孤单,“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里烤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的静静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于是,“我”感到满足。没有疑问,这种安于现状、自我陶醉的思想是20世纪30年代尚未投身于群众运动的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反映。

  但不管怎样,本篇对雪景的生动描绘将会鲜明地留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作者简介

  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

  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在极不安定的生活中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采用浪漫、象征等不同手法进行创作探索,逐渐成为乡土写实派的一位重要作家。发表于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上的《黄金》标志着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的境界。小说描写了一个小有产者不断遭逢灾祸的境遇,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的人情世态。此后,他更多的关注现实。抗战前夕,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出版,作品描写了江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走向自发反抗斗争的真实图景。

  抗战期间,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并在《广西日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青草》。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贡献是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为抗战后期大后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194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集《我们的喇叭》。

  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雪》阅读答案鲁彦】相关文章:

《钓虾 鲁彦》阅读答案09-22

母亲的时钟鲁彦阅读题及答案12-23

曾彦彦《谈慎独》阅读答案11-16

鲁阳文君的阅读答案11-28

《鲁学士祝寿》阅读答案10-07

《李仕鲁》阅读答案11-27

鲁学士祝寿阅读答案10-17

李仕鲁的阅读答案10-17

《鲁学士祝寿》的阅读答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