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时间:2022-05-13 18:15:2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一、记叙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弄清文章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理清文章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第四册16课),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揣摩、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准确概括出层意、段意,能抓住篇、段中的关键语句。

  4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把握词语的音、形、义,把握关键词语,能够分析、比较词义,掌握用词的规律。注意文中标点的用法。

  5.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揣摩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6.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结合文章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7.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8.分析把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注意把握文章中描写人、物、景的方法,如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9.分析文章写法上的其他特点。

  10.品评、欣赏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能辨析文中思想观点的正误。

  11.能运用联想、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12.注意阅读题中文学常识、汉语知识及修辞常识的运用等。

  二、议论文阅读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能准确概括文段内容。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中的归谬论证等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三、说明文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弄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4.分析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摹状貌等)。

  5.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6.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7.能阅读图形,辨识表格。

  8.分析文章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生动说明、平实说明,总说、分说,详写、略写,说明中的记叙、议论等。

  9.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例文

  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 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1.这两段文字选自朱德同志所写的《回忆我的母亲》,属实用记叙文传记中的_____,这种文体在题材上要求写_____,写人物的_____都可以,在记叙中还可以穿插___________

  2.文章最初发表在1944年的《解放日报》上,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

  4.在文段中找出直接写“母亲”的六个句子,标上序号,依次写出各句的侧重点。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_④______⑤______(6)______

  5.文段中其余的句子写他人,先写_____,后写_______。写这些的目的都在于______。前者突出了______,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

  6.分析、揣摩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 总是:________② 还:________③ 自然地:__________④ 常见:___________

  7.就全文看,这两段文字从内容上照应篇首的_________句话,照应篇末的_______句话。

  [分析]本题第1题考查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第3、4、5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第6题考查对语言的揣摩运用;第7题考查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解答时,要紧扣语段并结合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细心琢磨。

  答案:

  一、1.回忆录 真人真事 一生或生活片断 议论2.不仅表达对母亲的悼念、热爱之情,也借此表达对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之心3.表现母亲勤劳的美德 4第l、2、4、5、6、10句 ①总述是劳动好手② 从不晚起③ 勤劳、能干④健壮⑤ 从无空闲③ 母亲对“我”的劳动教育5.全家妇女轮班煮饭“我”从小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了劳动技能、学到了生产知识衬托“母亲”勤劳母亲生活在劳动大家庭中母亲对“我”的劳动教育影响深远 6.① 强调天天如此,没有例外② 强调超出了一般妇女的劳动承受力③ 说明是出自习惯,可见母亲影响之大④ 说明母亲做饭经常累得汗流满面7.“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 一员”

  二、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遭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请将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括号内。

  [瞥]见()[似]乎()深[恶]痛疾()

  2.“便使我良心发现”,这里的“良心发现”是什么意思?具体行动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能删去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从哪几件事体现“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每件事不得超过四个字)_________

  5.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中考改革的趋势是增加主观性试题,以考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此语段题除第1题外,都属于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特别是第4题,属“牵一题而动全文”型,要求考生能整体地把握材料,不能断章取义。同时,限定字数答题,又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如果照搬原句是不能得分的。

  答案:

  二、1.pie1 si4 wu4 2爱国思想、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不能这里藤野先生并非真的说话,而是作者的想象4.装订讲义。 悬挂照片、努力写作5.抒发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崇敬之情,以及从藤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三、 ①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②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③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理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④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⑤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⑤那时的我,美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①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8)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9)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选段共九句,按文理可分为三层。用|在下面划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⑧⑨

  2.找出选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① 时间: ② 地点: ③ 人物: ④ 起因: ⑤ 经过: ⑤ 结果:

  3.第⑤句的“反对派”和第(7)句的“心情如水的学生”加引号的用意分别是什么?“心清如水”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

  4.下边对选段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 第① 句的“小事”是指蔡老师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援助劝慰了我。

  B. 第④ 句的“懂了些事”是指懂得担心父亲的安危。

  C.第① 句“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与第(8)句“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不能互换。

  D.第(9)句的“慈爱”“公平”“伟大”这几个词语可以互换位置。

  5.判断下边重读和停顿的对与错。

  A.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

  C. 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D.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

  答案:

  三、1.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⑧⑨2.① 我上小学时② 家里、学校③ 我、母亲、蔡老师、小“反对派”④ 母亲和我担心父亲的安危⑤ 小“反对派”欺负我,我很难过⑤ 蔡老师援助和劝慰了我,排解了纠纷3.前一个表特殊含义,后一个表引用心灵纯洁4.D 5.A./B.x C./D.x

  四、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国,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趣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芭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____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_____和________

  2.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脆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

  3.选文中为何将学生读的文字不加标点而先生读的要加上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

  答案:

  四、1.读书;静悄悄、人声鼎沸2.B3.D4.C

  五、[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这,“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乙]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桥钱付清。已经够倒榻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甲、乙两段都采用了_____描写的方法。此外,乙段还兼用了_____和_____描写的方法。

  2.甲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_____和_____。

  3.乙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了______。

  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己这件事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___、____。联系全文思考,这些称呼反映了什么问题?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

  答案:

  五、1.语言肖像心理2.掌柜正在慢慢结帐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帐3.“我”对于勒充满同情心,但碍于父母之命,不敢上前相认 4.在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有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作威作福,爬不上去只得任人欺压欺辱,孔乙己属后者,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5.贼、讨饭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人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金钱关系6. 改后也合乎情理,因为严刑逼供迫使认罪,也符合丁举人的性格。但不能这样改,如果这样改就不足以表现丁举人对已经认错的孔乙己仍然不放过的阴险狠毒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相关文章:

散文阅读要点辅导06-29

蝴蝶现代文阅读答案12-11

命运现代文阅读答案10-28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31

《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10-12

《滋味》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11-08

现代文阅读题与答案08-23

现代文阅读及参考答案10-27

《轻松读经典》现代文阅读答案12-20

《故乡的槐树》的现代文阅读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