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和教后感

时间:2020-09-18 18:22:35 圆明园的毁灭 我要投稿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和教后感

   14周周二,我上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通过这节课,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无论从课的准备,还是上课、到第二次五(2)班的再次教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只有下功夫钻研教材,才会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握教材是关键。为了充分备好这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认真揣了教育名家于永正、桂梅、王舟关于这一课的课堂实录,确立好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可以说是站在名家的肩上确立了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堂课上完后,通过自我反思,从整体上看我感觉还是有进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和教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但是,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而,我对这篇文章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请孩子们自由读第2--5自然段找出三句高度评价圆明园的话。

  A:圆明园在北京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而144年前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后从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极点,学生情至极点,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这时我设计了火烧圆明园被毁后废的场面,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被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

  其次我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引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背诵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分散难点,讲求方法。第二自然段的背诵可用图示法,利用简笔画板书圆明园的布局,请学生上台板画,抓住“众星拱月”帮助记忆;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比较法,引读法括出几种建筑风格;第四自然段抓住“总—分—总”段式进行背诵。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激发了出来,学生感悟到了对英法联军的恨和爱国情感;本课的目标、重难点已达成;此外,还加强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更令我高兴的是,在这节中,本班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通过认真反思,同时在教导主任张老师和教研组长的精彩点评下,让我明白了这堂课的不足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得要扎实,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我总是将课文内容分成几节课讲完,在授课中不断地讲,不断地说,生怕学生哪点儿没理解到,这种看似细讲的课堂,自己累得满头是汗,学生有时还是一头雾水,因为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只是被老师牵着、不停往脑子里。在这堂课上我力求抓住教学主线——“领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由此自然导入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摧毁,感受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深刻”这样设计好后,再在学生精心预习下,我在讲课文时就轻松多了,不必面面俱到地泛讲,只对重点词、句、段、中心内容进行了精讲,一节课中,我启发式地问,学生答、读、演、练,充分体现了师导,学生主动学的教学模式,课文内容讲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掌握得很好。由此,我不由得深思我过去的教学模式和对学生能力的判断。以往,总认为不细讲,不面面俱到,学生就不会理解,不会掌握;实际上,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只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学,他们会更自信,主动获取知识比被动获取记得更牢更深刻。有了这样一次经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思路,认真钻研教材,力求抓主线,从而把自己解脱出来,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权利,使教学实效真正体现。但是在课后,张教导也针对这样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把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放到第三教时,这样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更能突破,教学效果更明显。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以往总觉得上课就要上最主要的内容,这样课堂会更出彩,实际上只要把课上实在了那就是成功的课了。要是能“忍痛割爱”去掉最后内容的教学,然后在把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进行仿写,我想我的课一定会更精彩,更成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和教后感】相关文章: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8-22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2-17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8篇07-03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6篇)06-26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_500字06-18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6篇06-16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7篇)10-11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7篇10-1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10-08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集锦7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