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时间:2020-12-24 13:17:28 一剪梅 我要投稿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1、 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 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 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4、 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朗读法 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诗词的学习过程总是先从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引入,然后同学们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诗词进行鉴赏,这似乎成了学习古典诗词的固定模式了。当然这样做有助于同学们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更好领会古典诗词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这堂课对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阅读课就做个尝试,搞个实验,我们反其道而行,从对两首词的细致品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赏析去领会词内外的意蕴。

  二、①听两首词的录音,融入词中。(借音乐与诵读基本把握词的基调)

  ②把握两词基调后,集体诵读。

  ③花几分钟品读两首词,完成预习要求1找出词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可以四人讨论)

  ④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评完善答案。

  《一剪梅》 红藕香残 花飘零(凋谢的荷花) 玉簟(秋)罗裳 兰舟(独)云 锦书

  雁 月 西楼 自流的水 眉头心头(愁)

  《声声慢》 酒 风 雁 黄花(秋) 窗儿(独) 梧桐细雨 愁

  三、将信息进行整合

  2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与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相关?哪些是次要信息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举例说明: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和《梦江南》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无非就是想表达一位少妇的孤独寂寞的信息用梳洗二字便可以概括完全。虽然意象众多可是它的有效信息还没有《梦江南》中的多。

  《一剪梅》 红藕香残 花飘零(凋谢的荷花) 玉簟(秋)罗裳 兰舟西楼(独)

  云 锦书 (雁) 月 自流的水 眉头心头(愁)

  《声声慢》 酒 风 雁 黄花(秋) 窗儿(独) 梧桐细雨 愁

  (红字部分为重要信息,黑字部分为次要可以忽略不计的内容。)

  3将重要信息中找出哪些信息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这些信息中又有哪些内涵?

  相同信息 花 秋 独 雁 愁

  不同信息 月 《一剪梅》 梧桐细雨 《声声慢》

  分析内涵:

  ⑴不同的信息。

  比如月。《一》中有月,且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地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声》中无月,且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细雨空滴,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如在心情恬适之中,梧桐滴雨,恐是一番美景的。

  ⑵对所选出的相同的信息进行分别理解,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

  秋:《一剪梅》(以下简称《一》)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声声慢》(以下简称《声》)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黄花”即菊花)。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

  独:《一》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逸致”的;而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声》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一》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花:《一》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一》中是一种“闲愁”,《声》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但何谓“闲”愁?胡云翼先生在他的《宋词选》里注道:精神上的苦恼。对是对的,总嫌不贴味。此悉当然不是“闲来无事”之愁,因为它溢满了词人的心怀,无时不在;但此愁若与人言,恐就真有“闲来无事”之嘲了,所以我以为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声》中却以似轻实重的一句将“闲愁”荡涤干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了”应该加大动态性,强调读出,而不宜与“得”连在一起,以突出“了结”之意,正如李后主言“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般,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到《声》,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因此可说是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四、根据分析介绍两首词的背景介绍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这是作者创作的分水岭,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两首词的信息整合后能有所体味。

  五、总结

  作者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增加面对相同或相近的景物会流露出不同的心绪,而这些情绪流露在笔下就形成了文字,如果你们能仔细地阅读这些文字将各种信息充分挖掘,那么我们即使不了解诗词的背景资料也能通过文字本身去发现诗词的内外涵义,这样做就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六、创新思维练习: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找一找读一读。

  例如诗歌: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相关文章:

《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理解08-04

李清照《一剪梅》与《声声慢》09-19

李清照《一剪梅》 教案及阅读训练03-18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05-29

声声慢阅读试题及答案12-08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01-09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05-29

《一剪梅》教案12-25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3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