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婚姻

时间:2020-11-06 15:15:54 徐志摩 我要投稿

徐志摩婚姻

  徐志婚姻

徐志摩婚姻

  第一任妻子

  1912年7月,江苏都督程德全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嘉森)和四哥张嘉的帮助下到该校读书。该校首任杨达权,重视女子教育,张幼仪在此受到了先进教育。

  但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kǎi(阿欢),不久徐志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收到张君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与林因坠入情网,不久徐志就提出离婚,已有二个月身孕的张幼仪毅然同意。

  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经时张嘉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号(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使她在上海衣食无忧。

  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九与徐志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1934年,二哥张君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苏医生曾留学日本,在上海行医,也是离异有子女。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大儿子徐积)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后,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与诗人徐志有过情感生活的人当中,活得最长的人。

  第二任妻子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6] 但在这婚事她完全是被动的。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结婚第三年,王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与王两地分居,因此与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7]

  由于王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陪你玩吧。””王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就这样,徐志与陆小曼在王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王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8]

  不久,陆小曼和王又发生了一次大的争执。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陆定听后此事也非常气愤,表示支持女儿的行动。最终1925年与王离婚。1926年与徐志结婚。[9-10]

  然而她和徐志的再婚遭受到两方面的强大压力。一是陆小曼母亲的反对。二是与王签离婚协议。事后吴曼华十分生气。当时要办成这两件事都有相当的难度,但胡适最终都办妥了。徐志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过后不久,徐志只得亲自南下,跟父亲商量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大事。

  徐申如说,徐志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然而妻子张幼仪答应之后,其父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勉强答应,徐志也同时应允父亲三个条件。

  婚礼上证婚人是梁启超,梁启超对徐、陆二人进行了训斥。梁启超的“证婚词”虽然有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徐志这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很明显,梁启超是带有私心的,对徐、陆也不公平。梁启超在婚礼上大骂新人,至少对这对新人是不吉利的,赵清阁就在文章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为了争取有力的支持,他们请了维新派名流梁启超老夫子作他们的证婚人。原想借助着块盾牌抗衡一下封建势力,不期梁启超夫子也是一个以封建反封建的权威人物,他假惺惺同情徐志陆小曼的结,而又在大喜之日当众批评了他们的反封建行经,使得两位新人一时啼笑皆非,只好委屈地承受了批评。[11]

  与徐志

  徐志遇难之后,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

  徐志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夫人陆小曼

  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志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的儿子徐积(张幼仪所生)去山东接回。

  徐志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徐志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的种种好处,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12]

  徐志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徐志摩婚姻】相关文章:

浅析民国才女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姻的凄凉结局02-02

徐志摩名言10-07

讲述徐志摩11-12

徐志摩伤感语录12-14

徐志摩的名言11-05

徐志摩语录集锦08-04

徐志摩伤感签名11-05

徐志摩的语录09-27

徐志摩初中作文07-01

《难得》徐志摩诗歌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