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爱 美 自由

时间:2020-10-13 15:19:46 徐志摩 我要投稿

徐志摩 爱 美 自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志摩的单纯信仰,阐述了徐志摩眼中的爱、美,自由,欢迎大家阅读。

徐志摩 爱 美 自由

  徐志摩:“单纯信仰”——爱、自由、美

  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

  ——徐志摩

  “为人”和“为我”,构成徐志摩生命的基本支撑点,而对其中“人”和“我”的最佳注释,自然要推胡适在《追悼志摩》中的一段文字:“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换言之,实现了“单纯信仰”,也就实现了徐志摩“为人”和“为我”的愿望,对得起他自己和生命。

  我一直觉得,徐志摩的名声虽然和诗歌有关,但和爱情的关系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诗歌和很多人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多关系,但爱情却是凡夫俗子也心向往之的。徐志摩生命中的女性不少,而且大多是非同凡响的女性,尤其是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正可看作他的“爱情三部曲”的三个女主角。众所周知,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事是由双方家庭认定的结果,张的兄长和徐的父亲对这个结果都特别满意。从现实角度考虑,张家的社会地位和徐家的丰厚财富可以相得益彰,张幼仪的贤惠务实和徐志摩的风流飘逸也可以适当互补。然而,当风华绝代的林徽因在徐志摩眼前闪现时,他追求真爱情的意识变得如此清晰而坚定,在给发妻张幼仪要求离婚的信中,声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离婚乃“自由之偿还自由”的伟大举措。回国后,他不顾恩师梁启超来信的规劝,复信表露“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爱情宣言。当苦恋林徽因无果后,他的情感转向已是有夫之妇的京城名媛陆小曼,在那本著名的《爱眉小札·志摩日记》中记录着“我只要你;有你我就忘却一切,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我什么都有了”的至情之言。当时的社会对徐志摩这种情爱是有极大争议的,他与陆小曼的罗曼史在北京闹得满城风雨。只不过让后人唏嘘不已的是,破除种种阻力取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果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神仙伴侣”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由于陆小曼生活上的奢侈豪华、挥霍无度和恣意纵情,徐志摩弄得身心俱疲。尽管这个“爱”字在他的生命中显得如此跌宕起伏,但他对于张幼仪的决绝、林徽因的痴迷和陆小曼的狂热以及这些感情倾向的直白、率真和大胆,还是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谈情说爱的最佳话题之一。

  为“爱”不顾一切的徐志摩渴望自由,他在散文《想飞》中道出“自由”的极致状态:“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

  优裕的家庭、丰富的游历和超群的才华,使徐志摩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这个来自浙江海宁的富商之子,从小就性近自然,向往自由,平时无需苦学却成绩甚佳,在作文方面尤善,被誉为聪慧“神童”。因为父亲的厚望和自己的好学,他得以游学中外:在国内,他先后就读于杭州府一中、上海浸信会学院、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国外,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在这些堪称著名的学府中,根据父亲的要求和自己的选择,他学过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最后才一头扎入文学。而这最后的“扎入”,正是康桥的洗礼所致。在《 吸烟与文化》一文中,徐志摩道出康桥在他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意义:“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或许可以说,康桥导引了徐志摩一生孜孜以求的自由之旅,而开启这自由之旅的便是诗歌,于是,诗歌中的缤纷花雨就成了其自由意念的最佳呈现方式: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雪花的快乐》(1924)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1926)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928)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云游》(1931)

  从快乐飞飏的“雪花”到你我各自的“方向”,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到“云游”,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朱自清所谓的“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和陈梦家所谓的“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出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的诗歌特点,而“生命水”和“灵魂的秘密”的内核正是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徐志摩不仅仅是通过诗文来表达自由意念,在现实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他对自由的追求也呈露无遗,他以“我就是我”的理念办《晨报副刊》:“我来只认识我自己,只知对我自己负责任,我不愿意说的话你逼我求我都不说的,我要说的话你逼我求我都不能不说的”;他以“健康”与“尊严”来显示《新月》的态度: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如果说“爱”是徐志摩生命的“火”,“自由”是徐志摩生命的“水”,那么“美”就是“燃烧”和“奔流”的最重要的助推器。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的确,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生活、艺术领域中都存在美的东西,但“美”的发现需要眼光。康桥给了徐志摩发现“美”的眼光,他用这种眼光来探求他的人生,在异国他乡的游历中,在跌宕起伏的爱情生涯中,在讲求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处处是“美”的踪迹。在他诸多的文学观念中,我以为“艺术用美的形式去实现人的生命”和“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最能体现他对美的一种坚守。在我看来,这两个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读徐志摩的文学作品,而且可以用来解读他短暂但传之久远的人生!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反映。

  《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后被后人改编成同名歌曲翻唱。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 爱 美 自由】相关文章:

徐志摩的诗之《爱的灵感》11-20

徐志摩名言10-07

讲述徐志摩11-12

徐志摩伤感语录12-14

徐志摩的名言11-05

徐志摩语录集锦08-04

徐志摩伤感签名11-05

徐志摩的语录09-27

徐志摩初中作文07-01

《难得》徐志摩诗歌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