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思路

时间:2020-08-31 19:01:09 小石潭记 我要投稿

《小石潭记》教学思路

  《小石潭记》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

《小石潭记》教学思路

  一、课外自读

  1、探究作者身世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关于作品的写作背景,课文下面有一段一百多字的概括介绍,但对柳宗元的才华、抱负以及政治上的作为和遭受打击后的怨愤却没有作具体介绍。让学生在课外对以上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寄情山水的初衷,领略作品凄清幽美的意境,感悟作品中突如其来的凄凉忧伤之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人物形象。

  2、自主感知课文指点阅读方法:

  为了避免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串讲的弊端,提高古典诗文的教学效率,我一贯注重对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重在把握文意,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一感受。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我也贯彻了这一要求。同时,为了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我要求学生按课文后“方法技能”中关于写景类游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圈划,并把这一阅读方法简洁地归纳为“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既便于学生操作和领会,又强调了作品中景与情的密切关系,为深入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读

  1、激情导入,营造课堂氛围:设计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是为了营造一个与作品情境和作者情感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跨越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我的课堂导入全文如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散文家、诗人柳宗元的写景类游记《小石潭记》。我们知道,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山水游记在他的散文中成就最高。不过,读者们往往在那些清新秀美的山水游记中读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幽愤和悲伤。忧愤从何而来?这成了读者们心头的疑问。为了真正读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我们有必要对他的身世遭遇作一番探究。前些天老师布置了探究型作业《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现在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小论文。

  贬谪永州,十年磨难,十年孤独,十年忧伤。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这就是柳宗元的悲哀。那么,亲近山水,与大自然对话,便成了柳宗元排遣内心忧愤和哀伤的无奈选择。荒远地区奇特的自然风景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于是,在我们祖国的文学史上就有了那些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柳宗元个人是不幸的,但中国的文学史却因其不幸而留下了一份瑰丽的遗产。现在,就让我们与柳宗元同行,去欣赏他笔下的山水风光,去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吧!

  2、倾情范读,整体感知作品魅力:

  《小石潭记》不仅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它的语言,恰如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因此,教师如能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地进行范读,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作品文字的音韵美,而且还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山水游记的阅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3、合作学习,突破语言障碍:

  学生在自读中已经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文字疏通,课堂上如果再逐字逐句串讲就显得效率低下且又有碍于作品的整体阅读,因此,我精选了一些文言字词基础训练题,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当堂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用比串讲少得多的时间,完成了文言字词的学习任务。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的景与情

  一、移步换景,依次展示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它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展现不同景物的不同风貌神韵,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本文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作者开篇就从远处以俯视的角度来描绘小石潭的总貌:竹林,水声,水潭,水清,姿态各异的石头,摇曳飘拂的树木。寥寥数语,景物如画。接着作者用近视角度来写潭中景物:水的清澈,游鱼的数量以及它们的投影和情态。这几笔,绘形、绘神、绘影、绘声,明写鱼,暗写水,鱼水交融,情味无穷。再次,作者举目西南以远视角度望水源:曲折的溪身,交错的岸势。写远景半藏半露,饶有画意,富有诗情。最后作者移坐潭上,运用环视角度写潭周围环境:幽深的竹林,凄清的氛围。由此可见,作者移步换景,一步一景,向读者依次展示了小石潭的绝佳风景。

  二、抓住特征,细致描写

  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善于紧扣景物特征来细致描写。如开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字句不多,但却抓住了小石潭的水清、石奇、木秀的特征来展示小石潭的全景。而这其中作者又重点突出 “石”,清脆的水声,清澈的潭水,长势个异的树木无不缘于姿态种种的“石”。再如描写潭水,全段无一“水”字,但又无处不写“水”。作者正面写游鱼如在空中无所依,侧面写鱼影倒映潭底,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明写鱼,暗写水。这里,作者正侧面映衬,动与静结合,配以比喻拟人,写的妙趣横生。又如写溪流,“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虽只三言两语,但作者却抓住事物的特点刻画入微,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

  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佳山秀水的灵气,也浸透着作者凄凉悲苦的感情。作者在游玩时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如画美景之中,纵情山水。写清脆的水声,写姿态各异的石头,写长势奇异的树木,写清澈的潭水,写游鱼的情态,写错落的水源,面对大自然如画美景,作者是那么陶醉忘情,以致笔下景物都染上了喜乐色彩。但这种欢娱只是瞬间,小石潭环境的“静”勾起了作者内心的“痛”。于是,眼前的自然美景在作者心目中也变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了。感情的跌宕起伏,正是作者痛苦心情的折射。人景同一,心悦景明,心忧景晦,作者在景物描写上也留下了内心情感的深厚印记。

【《小石潭记》教学思路】相关文章:

《小石潭记》《观潮》教学设计12-15

【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2-20

小石潭记柳宗元11-30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1-28

柳宗元《小石潭记》 教案教学设计11-28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5篇)12-17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5篇12-16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08-18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15篇07-05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