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

时间:2020-10-01 15:19:54 小石潭记 我要投稿

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

  《小石潭记》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教案学情分析吧。

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流利地读,理清写作顺序,归纳景物特点,翻译课文。

  2.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并从中体会到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以抽签、采访、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桃花源记》,那是多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啊!描绘了那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明确本节课目标:

  1.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师生合作,完成目标一。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音勾画不熟悉的字,用斜线画出节奏。

  2.请学生根据注释或依靠工具书和同伴帮助,解决刚才勾画出来的生字读音问题。仍然未掌握的,写到展示板上,大家一起来解决。

  3.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个体读、对子互读互听、小组内展示读。注意节奏。

  4.各组集体参加全班范围内的朗读竞赛。机会只给三次,激发学生积极争取。每组读完后,请同学点评,教师根据情况,相应评分。

  5.全班齐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二。

  1.思考:从题目来看,“小石潭记”是什么意思?“记”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作文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1)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

  2)然后以抽签方式确定各组学生,让其让展示板将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归纳展示。

  3.全班学生根据各组展示出来的情况再进行整理。师生共审视,确定最终的答案。学生主动请缨将其板书在大黑板上。学生做笔记。

  六、课堂小结:对比目标,总结本节课完成的情况。

  七、当堂检测。

  1.给带点字注音。

  2.给句子划分节奏。

  3.完成文章写作顺序导图。

  第二课时

  一、比赛读课文,看谁读得停顿合理、字音准。(师生共同评价)

  二、明确本节课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能结合文中的原句归纳出景物的特点。

  2.,在归纳景物特点时,能提出不懂的字词,设法解决。

  3.试译课文。

  三、探究学习。

  1.学生根据目标,以下列思考方式开展独学、对学、群学活动:

  1).我从第 段读到 的小石潭。

  2).我是从 读出来这个特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3)这一段中,我不明白的字词有 。

  2.展示:

  各组学生争相自由上台汇报展示各段的学习结果。

  对不能理解的字词,在全班集智解决。学生点评,教师适时点拨。

  四、当堂检测:

  1.完成本文的知识结构图。

  2.试译课文。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以柳宗元的《江雪》诗句引入:这些诗句使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答“寒冷”。)你从哪些文字里感觉到寒冷?柳宗元为什么要营造如此寒冷的意境?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永州八记》的'背景。

  三、明确目标

  1.体会柳宗元在文中的情感变化。

  2.学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四、探究学习

  思考问题,开展独学、对学和群学探究:

  1.你在本文中读出柳宗元怎样的情感变化?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那些景物描写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五、展示

  各组派出一名“记者”,到相邻一组展开采访。受访者必须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作出回答。记者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给予评价。

  四、教师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章中,作者既在写景,也在传情。柳宗元空怀满腔抱负,却被贬永州,内心苦闷忧愁,他想把自己欲将抑郁之情派遣在山水之间却最终无法派遣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当然了,这种遇到打击就抑郁消沉的态度不值得我效仿,但是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六、当堂练笔

  假如柳宗元在后来的某一天突然得到了皇帝的赦免令,召他即时回京。临行前,他重游小石潭,又会写下怎样的篇章呢?请你试着替他写一写吧。(提示关键词:阳光、翠竹,清风、潭水、游鱼)

  学生当堂完成一段写作练习,然后争相朗读展示。

  教学心得:

  教学这一课,觉得学生很能动起来。分析其原因,有一下几点:

  1.每一节课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

  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

  3.展示形式多样。“朗读课文”以小组集体口头展示为主;归纳景物特点则以抽签定人来书面展示;“体会情感”则以“旋转木马”式的记者采访形式来展示。

  4.学练结合,能做到每节课当堂检测所学知识,反馈及时、真实,课堂效率较高。

  还需进一步做好的方面:

  1.对重点文言字词,要再次进行归纳整理,落到实处。

  2.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还显得生硬。教师的语言应充满语文特有的“美感”。在点拨、评价环节也要体现激励性、启发性。

  3.在培养学生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这个方面,做得明显不够。老师怕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有点回避这个问题。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参与太少。

  4.练笔的内容,如果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校园景色来写,是否会来得更亲近,更有话可写呢?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