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温庭筠

时间:2022-08-11 10:07:28 温庭筠 我要投稿

唐代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温庭筠相关内容。

  温庭筠简介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温庭筠的诗代表作品: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扩展:

  年幼失怙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根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温飞卿系年》,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温庭筠生于太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温庭筠父亲去世,温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随母亲生活。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温庭筠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书,对温家施以援手,带温庭筠至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与其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温庭筠与段成式随出镇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吴中一带。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温庭筠与段成式随调任荆南节度使的段文昌到荆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温庭筠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羁游求仕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似曾与庄恪太子李永(唐文宗子)交往,故应于是年前迁居长安。有诗《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秋试京兆,不第,返回故乡太原。是年三月裴度去世。温庭筠集中有《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可能作于是年。据此诗中“从今虚醉饱,无复污车茵”,温庭筠可能曾与裴度有交往。集中另有《题裴晋公林亭》,作于裴度去世后,年月不详。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抱疾。此时尚有亲在且未婚。是年温庭筠游江淮为亲表所辱。当在是年由温岐改名温庭筠,改名可能是因为江淮被辱。有诗《病中书怀呈友人》(又名《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书怀百韵》)、《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献李德裕,一说献李绅)。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长子温宪约生于此年。有诗《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吊刘禹锡)。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诗集中有《觱篥歌》,顾予咸补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中认为此诗作于李德裕死后,有哀悼李德裕之意。夏承焘认为此诗应作于李德裕居相位时。有诗《会昌丙寅丰岁歌》。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应进士试,不第。诗集中有《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无纪年。是年温庭筠赴京应进士试,在长安与令狐绹子令狐滈、裴度子裴諴等狎游。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诗集中有《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伤李德裕远谪,可能作于是年。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集中有《题李卫公诗二首》,语多讽刺。注者曾益和夏承焘都力辩此二诗为伪作。温庭筠诗集中《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约作于此一二年。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杜牧,望引荐。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三月,试博学宏词科,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旧唐书·宣宗纪》所载御史台弹劾的考场泄题案,其事实起于温庭筠。《东观奏记》载有此事。是年温庭筠试有司,不第,上考官沈询(沈传师子)书千余言。《新唐书·温庭筠传》、《北梦琐言》和《唐摭言》曾载温庭筠在主考官让他单独在帘前考试的情况下还暗中救八人之事。是年杜悰离开淮南。温庭筠《题城南杜邠公林亭》诗作于杜悰镇淮南期间。夏承焘认为杜悰镇淮南在大中三年后,大中九年七月前。张采田认为杜悰大中六年镇淮南。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温李酬唱始于此)。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此前因唐宣宗爱《菩萨蛮》词,令狐绹曾假温庭筠作密进之,戒令勿泄,而温庭筠遽言于人,因此被令狐绹疏远。加之温庭筠屡讥其短,令狐绹不予引荐,故温庭筠累试不第(见《北梦琐言》《类说》《唐诗纪事》《乐府纪闻》)。

  才高累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与段成式诗牍往还,结为儿女亲家,当在是年前后。酬唱诗文包括《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嘲飞卿七首》《与温飞卿书八首》《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等。是年温庭筠贬为随县尉,依徐商于襄阳,徐商署为巡官。顾肇仓认为《唐诗纪事》卷十七、《全唐诗话》卷五温宪条下称“员外庭筠”,当系署巡官时所带京衔为检校员外郎(从六品上),但不知检校何部。后来温庭筠再次入京补国子助教,亦从六品。温庭筠集中《菩萨蛮》词当作于大中年间。

  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应在襄阳、江陵之间。段成式又有《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温庭筠有《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温庭筠在襄阳,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辈唱和,嫁女于段成式子安节。方南生《段成式年谱》中将段温唱和系于上一年。是年有《汉上题襟集》十卷,清初尚存,今佚。张采田认为温庭筠为徐商从事,首尾不过一年。徐商咸通元年调任京职,温庭筠解职归江东。客江陵,贫病交侵,旅况颇窘。有诗《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注云:成式、韦蟾同咏,出纪事)、《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有文《答段柯古赠葫芦管笔状》、《上令狐相公启》(从襄阳干谒令狐绹)、《谢纥于相公启》。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或在江陵。因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去年内征,温庭筠离襄阳幕,是年抵江陵,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在荆南幕曾上书令狐绹(《上令狐相公启》),冀其汲引。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温庭筠过广陵为虞侯所辱,脸上受伤,门牙脱落,诉之令狐绹,令狐绹叛虞侯无罪。事情传到京里,温庭筠至长安致书政要,为己辩冤。约在是年温庭筠再贬方城尉。《云溪友议》卷七记纪唐夫赠温庭筠诗应作于此时。有诗《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顾学颉将此诗系在是年春),文《上裴相公启》(辩白在淮南为令狐绹指使虞侯折辱事,裴相公或指裴休,此启即《旧唐书》所谓“自至长安,致书公卿闻雪冤”事)、《程修己墓志》。

  流落而终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温庭筠在长安国子监任职。尹楚兵《令狐绹年谱》中记是年温庭筠任国子助教,主持秋试,因榜进士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触怒宰相杨收,贬方城尉,不久去世。有文《榜国子监》。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温璋以京兆尹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温璋是温庭筠远亲。此前数年,道士鱼玄机以笞杀女童绿翘事,被温璋所杀。辛文房《唐才子传》载鱼玄机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如《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等诗。是年后温庭筠行实皆无考。

  诗词创作

  温庭筠像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温庭筠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温庭筠的诗思想内容丰富,对战争、爱情、人生、历史、政治、妇女题材都广泛接触,深入思考。总的说来,其诗内容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侧重抒写自己积极用世的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题壁》《书怀百韵》《过陈琳墓》《苏武庙》《赠蜀将》等;二是对羁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写,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锦城曲》《过分水岭》等;三是对友情和爱情的吟咏,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东游》《西江贻钓叟骞生》《鄠郊别墅寄所知》等。

  温庭筠的诗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辞藻讲究、不厌其烦的描写,也不乏格调高峻、语言清新的警句,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其乐府诗中,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咏史怀古、爱情风怀、记游写景(包括边塞之游)之作,但写宴饮、音乐的也有佳作。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七律咏史诗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五律颇多警句佳联,如《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温庭筠七绝风格多样,而均擅胜场,较之五律多佳联少全篇,似更胜一筹。五绝仅四首,但亦有《碧磵驿晓思》这种写瞬间感触而颇具神韵的佳篇。温庭筠近体诗中咏史怀古之作较为突出,爱情题材比重较小,往往格韵清拔,不同于其乐府诗的艳丽,其中不乏抒情寄愤、感慨深切之作。

  温庭筠的乐府诗借史事讽刺时弊,是对元白新乐府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题材侧重风情,形象趋于哀怨,意境倾向隐晦,手法婉约曲折,呈现出类似于词体的风貌。在唐代乐府诗作者中,温庭筠堪称重镇,后世研究者甚至将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为唐代乐府四大家。温庭筠的近体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律上。由于擅长音乐,温庭筠有意识地对唐代诗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体诗的声律进行了改造,对诗歌声律以及词体创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温庭筠的词思想内容相对集中,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她们的身份或为歌妓,或为女冠,或为丈夫远戍的思妇,或为深宫的嫔妃,或为采莲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涉绮怨。词集中有以咏柳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如《杨柳八首》等;还有主人公为男性,内容为行役、咏壮别的词作,如《清平乐·洛阳愁绝》等。

  温庭筠的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一种秾丽密隐,一种流丽轻倩。其词多情致含蕴,辞藻浓艳,虽属秾丽密隐一路,但其真正所长者是清疏明快、流丽自然而又富于情韵的一路。温庭筠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在创造词的意境上作出较大贡献。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与乐工歌伎往还,熟悉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温庭筠对词作的音调声律颇为讲求并刻意锤炼,还能对民间词调及教坊曲调信手拈来旧曲以创益新调,这都对词的格律形式的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注重语言的格律音韵与曲调节奏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普遍达到较高水准。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极高。其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后世词人如冯延巳、李煜、欧阳修、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陆游、吴文英等都深受温庭筠的影响,甚至视温庭筠为偶像级人物。温庭筠“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评点《花间集》,致使明朝文人间一时掀起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清朝乾隆末年,一统词坛百余年的“常州词派”把温词视为经典。直到当代,词学大家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俞平伯、浦江清等无不解读评点温词,曲尽其妙;作家施蛰存读温词,作《读温飞卿词札记》,作家李金山为他作《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相关硕士博士论文浩如烟海,收录温诗温词选本不计其数。

  其他成就

  骈文

  温庭筠还是一位骈文作家。他的骈文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温庭筠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称“三十六体”。

  小说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说散见于《太平广记》里,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闻异事,有简洁的琐记杂录,也有内容丰实的长篇故事。程毅中在《唐代小说史》中言:“《乾巽子》是一部兼有志人、志怪和杂记琐事的小说集,它有综合性。”

  学术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编撰有《采茶录》一卷(一说三卷),编纂类书《学海》十卷(一说三十卷)。《采茶录》编著于咸通元年(860),今仅存残篇。《学海》已不传。

  书法

  温庭筠还工书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题温飞卿书》:“《湖阴曲》,温飞卿书,似平原而遒媚有态,米元章从此入门。”惜其书法作品今不传。

【唐代诗人温庭筠】相关文章: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10-20

《送人东游》唐代诗人温庭筠古诗鉴赏01-04

温庭筠诗人介绍10-20

诗人温庭筠简介11-03

唐代诗人韦应物11-12

唐代诗人:韦应物10-11

唐代诗人王之涣11-08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08-23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简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