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方饭

时间:2020-11-12 18:59:22 文天祥 我要投稿

文天祥方饭

  引导语:方饭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时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下面是相关资料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与海丰方饭亭

  海丰五坡岭方饭亭是具有纪念历史事件和民族气节意义的一处建筑物。

  方饭亭位于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海丰县城西的五坡岭山坡中。方饭亭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亭前台阶分五层34级。台阶顶月台中心建成八柱重檐攒尖顶八角亭,亭通高9米,平面直径9米;亭内置一庑顶石亭,高3.8米,内竖一方长2.7米、宽0.9米的大石碑。碑上方刻文天祥就义前所写《衣带铭》诗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碑下方刻文天祥的半身像。此石刻像是明代正德年间惠州府太守甘公亮从庐陵描摹来的。

  方饭亭前两侧的石柱上,刻有明代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撰题的对联:“热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在亭下两侧立有明清两代重修方饭亭的石刻碑记。该亭原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海丰庠生吴了昌(以岁贡授广西迁江训导,后弃官回乡)为纪念文天祥的抗击元朝追兵、浴血奋战气概以及不屈不挠的气节,提请广东提学章扑庵恩准,由海丰县署在五坡岭建立表忠祠,又在表忠祠后建方饭亭,在表忠祠前建忠义坊。抗日战争时期,表忠祠及忠义坊被于1938年秋遭侵华日军飞机炸损。1955年海丰县政府拨款重修“方饭亭”,并加盖八角大亭予以保护。1963年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县政府再次修缮,并在此地扩大范围,建成文天祥公园。现在所存的方饭亭石刻文物是前代保留下来的,原表忠坊“一饭千秋”的石碑,移立在方饭亭前。

  这座有“千秋功罪”意义的方饭亭也向人们揭示,古代的一代封建王朝灭亡了,一代封建王朝代替了,而成千上万给封建王朝衰亡更替而流血抛尸的士兵亡灵却成了五坡岭的孤魂野鬼。我们崇敬的是文天祥民族气节,让后人为孤魂野鬼安息祈祷吧!

  古代海丰的五坡岭乃是一片荒山地。现在的五坡岭已是海丰县城市区。作为一处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为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已将该地规划建设成文天祥纪念公园。

  五坡岭,是文天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为南宋末朝廷的苟延残喘,转战南北、戎马倥偬的生涯,就是在五坡岭炊烟袅袅之际倏然画上句号的。对于文天祥来说,五坡岭是“落凤坡”,是铭刻忠魂之地;对于海陆丰人民来说,五坡岭是凭吊民族英雄气节的祭台。因此,五坡岭方饭亭被汕尾市政府批准为汕尾八景之一“五坡正气”旅游景点。

  【历史陈述】

  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中旬,文天祥率部入海丰。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布防,自率大部人马驻扎五坡岭,计议整理军务后,进入莲花山脉,结营固守。二十日午时,元军突然包围五坡岭,宋军正处饭熟就餐,文天祥及其帐下重要文武正在开饭,督帐已被包围,众将猝不及防应战。将军邹沨身中十多处伤,还英勇拼杀,最后力竭自刎;将军刘子俊苦战被擒,冒称文天祥,被元兵识破后被活活烹死;大部官兵惊骇逃散。文天祥吞服“冰片”以图自杀却死不了被元军俘虏,宋兵被杀戮者7000余人,五坡岭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宋军其余3000残兵,随后退入捷兰埔(今汕尾捷胜镇),与元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血染荒郊。

  【方饭亭由来】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惠州知府[甘公亮]从其家乡庐陵取得[文天祥]画像,勒像于石,并于画像石碑上题刻其〖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石亭两傍嵌刻“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的对联,传为明代状元[林大钦]所写。亭前月台还树一碑刻:“一饭千秋”四字。(见同治版《海丰县志》卷下 · 词瀚)

  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后来,“表忠祠”和“方饭亭”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画像碑刻是原有的。

  编者按: [方饭亭]现规划于海丰县彭湃中学校内。学校师生经常在方饭亭前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励后辈的爱国情操。每年都有海内外游客前往拜谒,是他们海丰之行的必经之地。

  小石亭内竖一块高2.7米、宽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画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从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庐陵取来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题刻文天祥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衣带铭》是1283年文天祥就义后,从他的衣带取得的,故名。小亭两旁的石柱刻有一副对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此联为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所书写的',笔力苍劲遒俊。[1]

  【方饭亭简介】

  方饭亭座落于海丰县城北郊的五坡岭上,五坡岭现属彭湃中学校址。方饭亭是一座煞有气派的八角双层重檐攒尖顶的古亭,坐西北面向东南。方饭亭台阶下几米处有一块宽1.5米、长0.5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了“一饭千秋”4个金色大字,踏着分5层34级的台阶而上,就可到达月台。月台长20米,宽13米,通高9米,上有8根大柱子支撑亭顶。基座四周为红色围墙,高米许。

  月台后侧还置有一座庑殿顶的小石亭,在大亭庇盖之下。小石亭建于先,大亭为后所建。小石亭内竖一块高2.7米、宽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画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从文天祥的家乡江西庐陵取来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题刻文天祥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衣带铭》是1283年文天祥就义后,从他的衣带取得的,故名。小亭两旁的石柱刻有一副对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此联为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所书写的,笔力苍劲遒俊。《海丰文物志·亭台》上载有:“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由邑庠生吴子昌提请广东提学章朴庵恩准,令海丰知县杜表、县丞陈义、教谕林右、训导万秉和等协力同心,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备陈祥又建忠义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的南面),又建方饭亭于祠之后。”后表忠祠与忠义牌坊为侵华日机炸毁,原址为彭湃中学建了大楼。相传表忠祠内有联曰:“一饭千秋人不死;五坡万古宋长存。”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和诗人。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小敬仰历史上的忠臣义士,二十岁中状元。德佑元年(1275年)任赣州知府,当时元兵大举进攻江南,他在江西募义军,北上抗击。

  次年,元兵逼近南宋国都临安(浙江杭州),他以右丞柏枢密使的身份出使元营,慷慨陈词,坚强不屈。不料南宋政府又派人前去求降,文天祥被元兵扣留,被迫北上。经镇江时,他乘夜逃脱,历尽险阻到福建招募将士,辅助端宗再次起兵抗战。祥兴元年(1278年),在广东海丰五坡岭遭元兵袭击,兵败被俘。第二年,元兵押着他经海道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准备破灭南宋朝廷的最后根据地,受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元将张弘范逼迫文天祥给保卫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严正拒绝,并把途中写下的《过零丁(伶仃)洋》一诗给张弘范看,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崖山战败,宋朝灭亡。文天祥被押送到燕京。途中,他想以死报国,乘机逃脱,均不成。囚禁上,元统治者百姓百般折磨,软硬兼施,终不得逞。《正气歌》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千古不朽的作品。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初),从容就义。历来到此瞻谒的人多,留待传世者也众。从诗中均可见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之深入人心。佳作俯拾皆是,脍炙人口,激励人心。文天祥在五岭留下的浩然正气,潜育着代代风流人物的成长。清代农民起义首领黄殿元等与近代的彭湃、丘东平、柯麟、陈尤其、黄鼎臣、钟敬文、郑重、李寅、王曼等,自幼均在这里受到教育和熏陶。明代和清代曾多次重修方饭亭。现存的方饭亭是解放后重修的,文天祥的像碑是原存的。现在,游方饭亭的游人更加纷众,其中不少国际友人漂洋过海而来,来感受文天祥的一腔正气。

【文天祥方饭】相关文章:

文天祥祭卞毓方的历史故事02-13

《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01-15

文天祥诗词12-22

文天祥从容05-15

《文天祥》课文11-18

文天祥研究11-16

文天祥古文02-26

文天祥反思02-22

形容文天祥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