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材解读

时间:2020-08-22 20:51:16 王之涣 我要投稿

《登鹳雀楼》教材解读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一、文本解读

  1、了解文本思路。

  《登鹳雀楼》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其中,本文的重点是后两句,但是前两句的学习是为后两句服务的,所以,必须先学习前两句,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后两句,让这首诗的境界得到升华。

  2、感悟文本语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等进行简单介绍。

  这首诗精炼、明确、生动、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其中的有个别字词更是千锤百炼,如“依”的选用,作者不用靠也不用贴,用了一个“依”,写出了当时太阳紧贴着西山而落的壮丽景象。

  二、教材处理

  理解教材要有深度。

  把握教材要有尺度。

  感悟教材要有温度。

  教学教材要有角度。

  1、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这首脍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也可能是唐人五绝中最好的一首。短短的二十字中,表达出登楼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壮丽,与抒发了内心所涌现的哲思情怀之深邃。全诗由两个对句形式组成,巧合天成,丝毫没有任何匠意表现于其中,意境浑圆深远,并且将景色,理趣,情怀完整地消融统摄于这二十个字字珠玑的五言绝句之中。

  2、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2)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3)教学准备资料书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解读教材

  1、图画导入,了解诗意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十分抽象的汉字与相关的实物或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鸛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2、师生竞赛,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要求背诵理解。课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朗读古诗。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解读。3、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课除背诵古诗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识生字。在识字环节,1、定位联想,认识生字。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3、识字游戏:登鹳雀楼。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练习: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4、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指引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进行激励。

【《登鹳雀楼》教材解读】相关文章:

解读登鹳雀楼 王之涣10-03

古诗《登鹳雀楼》01-05

登鹳雀楼 说课稿08-30

登鹳雀楼作文08-24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10-18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10-12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08-21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03-08

《登鹳雀楼》诗词鉴赏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