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0-11-28 14:25:18 王之涣 我要投稿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词赏析

  王之涣·《登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词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注释〗

  1.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 尽:消失。

  4.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再。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简]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雀楼上向西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相关连接〗

  登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雀楼(又名鹊楼)的篇章。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处,时有雀栖其上,遂名。由于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雀楼三层,前中条,下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这三首中,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王之涣、畅当的诗则是五绝,均题作《登雀楼》。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雀楼》最为炙人口,畅当的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最为著名的三首诗】

  李益·《登雀楼》

  雀楼西百尺,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登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12-06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赏析02-18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 王之涣12-31

王之涣 登鹳雀楼原文赏析10-27

登鹳雀楼全文赏析 王之涣10-25

王之涣《登鹳雀楼》唐诗赏析10-29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歌赏析12-23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及翻译12-22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06-26

登鹳雀楼 王之涣全诗赏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