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望岳》课堂实录(4)

望岳 时间:2018-04-21 我要投稿
【www.ruiwen.com - 望岳】

  师:谢谢。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今天又读了、又唱了、又写了,我们再来背一背。

  生:齐背《望岳》。

  老师展示课件五、“课后练习”。

  显示屏故障耽误一分钟(学生背诵《望岳》)。

  师:请同学们把作业题抄好,课后完成。

  学生抄作业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诗歌,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不仅仅是形的和谐与庄重,不仅仅是声的柔婉与浑厚,不仅仅是境的幽幻与峻奇她是一汪永不枯竭的泉,一段永不腿色的梦,

  一条永不迷失的路。诗歌,就象一曲生命之歌,荡然于天地之间,令人魂牵梦绕。同学们,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充分与诗歌、与缪斯接触,用婉转的歌喉吟唱出她的神韵,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她的灵秀。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在多年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每一届学生毕业,我都让他们给我录下一盒古诗词朗诵磁带作为纪念,有个学生录下了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那如痴如醉的歌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萌发了用吟唱的方法教古诗词的想法。

  古诗词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重叠韵,有平仄相对,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诗歌诗歌,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诗歌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与音乐有不解之缘。从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到两汉时期的汉乐府,再到唐宋时期宫廷教坊和乐而歌的诗词,都说明诗与歌有着很深的渊源

  今年暑假我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对我触动很大,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品析语言就是反反复复的诵读,从三岁开始一直背到高三,学习已经倦怠了,再美的诗句也成了顺口溜式的打油诗。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肢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期开学之初,研究新教材新教法之时,我确定了古诗词的教学目的:

  1、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纯文学艺术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

  2、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做到:读一读,感受美;唱一唱,鉴赏美;看一看,理解美;写一写,创造美。

  3、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积累古今诗词。

  教学方法:吟诵——翻唱——仿写。

  教学程序:①、发动学生共同搜集由古今诗词谱曲的流行歌曲资料;

  ②、根据诗词内容选择合适的曲谱并练习演唱;

  ③、把诗词原文和鉴赏点评编成资料;

  ④、根据古诗词特点,进行仿写,并把仿写的古诗词编订成册;

  ⑤、充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演唱、共同创作古诗词;

  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和以《望岳》一文为例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 科学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附课内、课外古诗阅读。根据《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背古诗词八十 首。我在教学《望岳》时引进音乐欣赏和诗词的仿写,开始还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结果出人意料,学生不仅领悟了诗的意境,还对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节奏进行了更深的探究,从而选出了合适曲目。如刘广锐同学就选了高亢、浑厚的《蒙古人》来演唱《望岳》,他那优美的歌声和激昂的意蕴让同学们陶醉了。这让我相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定会使教学的天空更广阔,不拘泥于教材,不为教材所缚,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教材内几十首诗歌,学会自吟自唱,自学自写,从而去感受浩如繁星的诗词歌赋。

  二、 注重实践,注重体验

  本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意图在于: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吮吸文明智慧,激发自己创作诗歌的热情。诗歌教学的传统方法是朗读、背诵、分析字词,我这堂课采用以吟唱为主流,仿写创作为辅助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诗词格律要求,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传统的学习观注重的是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识活动,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一种认识过程。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对此作了一针见血的批评:“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活动的弊端。对于学习方式来说,仅立足于“关起门来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识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乃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将其列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为此,还专门设计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我让学生演唱、仿写古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从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通过《望岳》这堂古诗歌教学,我也发现以下弊端:

  1、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才是完美

  这堂课,我开发了网络、音响、录音磁带等多种课程资源,但我本人对课件的制作不够熟练,诗歌内容和课堂内容是美的,但课件的配制未能与课堂内容起到助燃作用,仅是一种点缀。个别学生未能准确选出合适的曲目,这就要求我自己不仅会教语文,还需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指导,因为文艺不分家。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他才会自觉地把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起来,从而领悟到纯文学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