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时间:2020-09-17 17:15:59 王维 我要投稿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当孟返回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因为王维自己仕途、人生的不如意:年少高中,以为从此可大展宏图,却遭贬谪;正当青春年华,却赋闲在家,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的妻子去世,当时王维仅三十一岁。这之后,他不复续娶,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上台执政,王维已经冷却的政治热情又重新燃烧了起来。一年之后的秋天,他从长安赴东都洛阳,写诗给张九龄,赞誉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并大胆地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是,王维对自己是否能得到张九龄的任用还心存疑虑。于是,在向张九龄献诗之后,他立刻前往山隐居。山地近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幸运再次降临,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荐举下,王维离开山,到东都洛阳任右遗,为当政者提供建议。第二年随玄宗返回长安,仍任右遗。

  然而,历史很快又转换了方向。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了朝政。昔日得到张九龄重用的官员有的贬,有的死。在这场混乱中,王维的官职却反倒得到升迁,于这年秋天迁河西节度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他保住了性命,却再次被逐出权力中心长安。

  经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心情怎样,王维没有多说。在边塞,他似乎反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大漠、奇异瑰丽的风光吸引了他,还有边疆军旅生活,也重新温热了他年少时的一腔热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灵感就这样来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边塞诗。

  开元二十六年(738)夏,三十八岁的王维重新回到长安,继续担任监察御史。两年后,升殿中侍御史。这一年冬天,他南下出了一趟差:自长安经阳、州、夏口至岭南,主持岭南当地的官吏选拔。

  途经阳时,王维兴冲冲地前去探访好友孟浩然。得到的消息却是孟浩然已经去世了,王维不由痛哭流涕。孟浩然比王维年长十二岁,二人不仅友情深挚,诗歌创作亦有诸多相近之处。后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并列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开元二十七年(739)春,王维自岭南归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约在天宝三年(744),王维购得了原属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川别墅。经过一番修缮,川山庄成了王维远离世事、怡山乐水的清静之所。青松明月,白石清泉,古木衰柳,飞鸟夕岚,所有的一切让他陶醉痴迷。自此以后,他经常和好友裴迪一起,在这里优哉游哉,赏景赋诗。

  之后,王维历任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他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地归隐山林,于是便以这种半官半隐的方式,在混浊的官场中保有心灵的自由。

  天宝九年(750),五十岁的王维失去了母亲崔氏,此后两年时间在川丁忧守丧。崔氏信佛,师事一代名僧大照禅师三十余年,一生衣蔬食,持戒安禅,对王维影响甚深。这从王维的名字中亦可看出。王维名维,字诘,名、字连读便是“维诘”。佛经中有一部《维诘所说经》,其中的维诘,通达甚深般若智慧,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NextPage]

  丁忧服满后,王维出任吏部郎中,后任文部郎中、给事中。公余闲暇,他依然时时回到川,徜徉于山水田园间。

  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评王维“秋水芙,倚风自笑”,可说是对川时期的王维最形象、最贴切的赞美——秋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丽脱俗,天然美好,迎风而笑,风姿神韵,令人神往。而这一时期,也是王维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川集》等一系列诗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标志:自魏晋而兴的山水田园诗,在王维那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显著的提高。

  尽管王维志在山水,且醉心佛学,以避世事,但他不在世外,世人的纷扰他终究逃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