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蜀中九日》翻译以及赏析

时间:2022-08-23 12:53:27 王勃 我要投稿

王勃《蜀中九日》翻译以及赏析

  诗人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怀乡送别诗居多。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蜀中九日》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翻译

  农历九月初九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创作背景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慧绝众,被司礼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刘向朝廷表荐,于麟德三年(666年)对策高第而授朝散郎,后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当时诸王斗鸡之风特盛,王勃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而为高宗所恶,逐出府。后漫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不为同僚所容。两年后,匿杀官奴当诛,因遇赦免死而被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南下探亲,途经南昌,作有《滕王阁序》。自交趾返,渡海溺水而卒。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蜀中九日》翻译以及赏析】相关文章:

王勃《蜀中九日》的赏析及翻译10-16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1-24

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10-08

咏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勃10-07

《蜀中九日》王勃古诗赏析10-03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的赏析10-01

滕王阁序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勃08-09

蜀中九日王勃11-07

王勃《蜀中九日》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