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读后感

时间:2023-04-10 14:34:38 童话 我要投稿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篇一

《格林童话》读后感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小朋友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教会小朋友“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等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道理。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多彩的梦幻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

  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最丰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格林童话读后感篇二

  喜欢抱着这本格林童话。很旧了,但旧的很好看。内容已经烂熟于心,就是忍不住开它,摸摸它。恩,只是摸着看着就很幸福。

  应该是从姑姑那拿到的。她很温柔很美,我从未觉得会有人比姑姑还美,她的美是从内心发散出无法用言语亵渎的美。我对姑姑有种特别的感情。从幼儿园时我就开始借宿在姑姑家。因为爸妈工作太忙,而且姑姑家离学校近。

  刚搬到姑姑家时姑姑送了我一本《格林童话》。那时很多字词都不懂,所以姑姑每晚都会教我读一篇,再告诉我一些小道理,她会一个个的教会我那些生字。姑姑像妈妈一样陪在我的童年。

  后来,后来姑姑生了个可爱的小妹妹。我很疼爱她,所以像姑姑一样的念给她《格林童话》像姑姑一样教她人这一生要勤劳,不能懒惰,不然每一个霍勒大妈都会淋你一身的沥青;教她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果太贪心就会和渔夫的妻子一样,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教她不要遇到一些小困难就丧失了斗志,其实胜利就在前方,要像没有手的姑娘一样用善良的心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天也会被你感动的。

  再后来我和妹妹渐渐长大,书渐渐的不再崭新,姑姑,也渐渐的老了。没了光滑的皮肤,没了轻盈的体态,没了乌黑的发丝,但她还是美得不可方物。

  有一天,姑姑病了,病得很严重。不得不躺在病床。是肺炎,咳嗽越来越频,声音也越来越嘶哑。我急忙的带着我的《格林童话》去见姑姑。我给她读故事伴她入眠。慢慢的病情好转了。

  但突然的家里的大山——姑父倒下了,病了,需要手术。姑姑忙的焦头烂额。姑父好了,姑姑又倒了。

  比上一次更严重。每每看到这本书都会想起姑姑,想到姑姑敦教诲。

  现在,每天能去看看姑姑都是我的奢望,高中生活,家中太远,只住宿。

  每晚熄灯前,阅一则小故事,想念一个温柔的女人。

  格林童话读后感篇三

  一天,我闲着没事,出于对国外儿童文学名著的好奇(我小的时候家里穷,除偶尔买一两本小人书外,基本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因此,像四大名著之类,我基本上是在参加了工作之后才买回来完完整整地读的。像格林童话之类的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早就听说很是经典,但很是可惜,没有读过。),我随手从书架上取了一本女儿的《格林童话》看了起来。我这个人有个习惯,看书时不是从第一页开始往后看,而是随意挑着读,看到哪里是哪里,很随意,特别是那种一个一个小故事组成的书。

  但是,我只随便看了两个小故事,就看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原来这两则童话关于女性方面的描写让我很不舒服。

  我看的第一个故事叫《渔夫和他的妻子》,故事讲的是一个渔夫去打渔,有一天打上来一条会说话的比目鱼,也就是中了法的王子。王子求渔夫放了他,渔夫发了慈悲,就把王子放回到了水中。渔夫的妻子听说这事后,就让渔夫求王子把他们的小破屋变成楼房。王子满足了渔夫的要求。可是渔夫的妻子并不满足,有了小楼房,又想有大宫殿;有了大宫殿,又想当国王;当了国王又想当皇帝,当了皇帝还要当教皇;当了教皇还不满足,最后竟然要当上帝。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中,随这海水颜色的不断变幻,渔夫的妻子最终重新坐到了她那破鱼舍里。

  这个故事似乎是要告诉孩子们,干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像渔夫的妻子一样,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由起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让我不高兴的是,这个贪得无厌的典型,为何是渔夫的妻子?也就是说,为何要把一个女人写的如此不堪?要想表达上述思想,我想凭着格林兄弟的智慧,肯定会找到更加合适的表现手法。我虽然有些想不通,但又想,格林兄弟总共创作了200余篇童话,我遇到的这种情况,或许只是巧合。于是,我接着读第二篇,我又挑了一篇名叫《蓝灯》的故事。如果说《渔夫和他的妻子》只是让我心中不快的话,那么这篇《蓝灯》则要让我愤怒了。

  《蓝灯》说的是一个士兵,为国王服役了许多年,因为他受了伤,战争一结束,就被国王宣布“我不再需要你,你也再得不到钱”。后来经过各种离奇的经历,士兵得到了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这个灯只要一与士兵的烟斗接触,就会出现能为士兵做任何事情的黑色小矮人。当士兵有了这个宝贝之后,就决定要向国王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怎样报仇呢?士兵让小矮人夜里把国王的女儿背回来给她做仆人。但国王略施小计,抓住了士兵。抓住士兵后,“虽然他没干什么坏事,法官却判了他死刑。”但,高一尺道高一丈,就在士兵要被行刑的关键时刻,黑色小矮人突然从天而降。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吓坏了,跪下来请求饶恕,只为保住老命,他把王位让给了士兵,并且叫女儿做了士兵的妻子。”

  我想不通,就算国王当年有负于士兵,找国王报仇不就可以了,为何要把怨气撒到国王的女儿身上?将王位让给士兵已是对国王的惩罚,为何要把国王的女儿嫁给士兵?我进一步想,《蓝灯》是写给儿童的故事,在情节安排中,士兵一会儿让国王的女儿扫地,一会儿擦鞋,如果是写给成人的故事,变成把国王的女儿抓来淫乱蹂一番也未尝没有这种可能。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可怕!

  格林童话被称为写给儿童的传世经典之作,我不知道,男孩看了这样的童话会怎样对待女性?女孩看了这样的故事又该怎样给自己定位?

  周作人曾经说过:“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教以及女子如何说法,即已了然无遁矣。”佛教姑且不论,我想,用周作人“对女子如何说法”这一“捷法”测试德国的格林兄弟的话,他们俩人恐怕也难以合格吧!

  可能有人会说,格林兄弟是200年前的人,我们不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批判衡量他们当时的思想。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问题。但我要说的是,曹雪芹也是200多年前的人(曹雪芹逝世20多年后,格林兄弟才先后出生),却借贾宝玉之口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浑浊不清。”的惊天之语。

  谁的见识高下?还用我说吗?

【《格林童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真实的格林童话08-30

学习《格林童话》06-17

白蛇-格林童话06-23

格林童话:鼓手08-16

格林童话《白蛇》05-31

最经典的格林童话05-16

格林童话的原版05-12

格林童话 读后感08-03

有关格林童话的简介07-14

格林童话(精选15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