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5 10:21:26 芊喜 题西林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背景图),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留下了千古佳句。今天,高老师就带来了两首古诗,一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你知道这两首古诗是写哪儿吗?来,同学们,看着手中的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学生读《题西林壁》题目,解题: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2.学生读《游山西村》

  正音

  浑   豚 重

  三、学习《题西林壁》一、二句:

  1.让我们随着苏轼来游览一下美丽的庐山吧!(配乐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2.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庐山,请大家在书上圈圈画画。

  3.“横看”是怎么看?(课件,横:①使物体成横向。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③纵横杂乱。④汉字由左到右的笔形。)让学生判断选择。

  4.从正面看,你看见了什么?“岭”是怎样的呢?你能画一画吗?这是怎样的山岭?(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指导读“横看成岭”。

  5.从侧面看,你看见了什么?(课件)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陡峭)指导读第一句。

  6.那么,从远处看庐山是怎样的?(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图片)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是危崖险岩,从高处向低处俯瞰是幽谷深涧,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以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7.(课件显示六张庐山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看看你能把庐山的美读出来吗?(个别读,集体读,配乐读)真是百看不厌,越看越美呀!

  四、学习《题西林壁》三、四句:

  1.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究竟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他找到原因了吗?

  2.是呀,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_____,视野受到局限。咱们还可以换个说法,因为_____,所以_____。

  3.是呀,作者为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而叹息,但他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两句诗。有的同学已经背出来了,谁来适一适?

  4.看山如此,看事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地多方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学了《题西林壁》,我们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哲理。(板书:赏景明理)下面我们随着诗人陆游到山西村去看看、走走,想想又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2.诗人陆游因为被朝廷罢官回归故里,途经山西村,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乡亲们又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请读读一、二句。

  3、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见乡亲们说了些什么?指导朗读。

  六、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____,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课件显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眼前柳绿花红,又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2.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吗?被罢官的陆游本以为前途渺茫,陷入了困境,但是朴实的乡亲们却给了他走出困境的信心。这份欣喜之情,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3.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吗?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______。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______。

  七、配乐朗诵,感悟情境

  同样的触景生情,同样的耐人寻味,让我们随着诗文再次来赏景明理。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2、感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力导入

  我们以往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描述庐山的诗,《望庐山瀑布》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师指名背诵。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另一首描述庐山的诗《题西林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题:书写,壁:墙壁(石壁)

  谁介绍一下庐山的资料,课件出示

  诗简单介绍作者苏轼

  二、学习古诗,说诗意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诗纠正读音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横看:从正面看

  不识:看不清

  真面目:全貌

  缘:因为

  5、逐句理解诗意学生分组自学

  6、师指名学生说诗意,(全班交流)

  三、诵读体会

  启发讨论1、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2、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呢?

  3、从这首诗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

  四、巩固应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五、总结学法

  读诗句——说诗意——悟意境——吟诵诗

  六、作业

  背诵古诗和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岭侧——岭

  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真面目

  只缘——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

  1、复习《望庐山瀑布》,观赏庐山图片,引出本诗。

  2、学生阅读阅读资料(一):课文学习。了解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读诗题,解释题目的意思。

  2、指明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交流,借助注释解释古诗的意思。

  4、学生汇报。

  三.质疑解疑,体会诗义。

  学生质疑。例: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2、作者要怎么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

  3、你从这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4、观察事物,如果只看一个方面,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阅读资料(二):明理篇(《盲人摸象的故事》《公鸡和猫头鹰的争论》《一次考试》《一则寓言的启示》)

  5、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深化观察事物要多角度、全面地观察的道理。

  6、讨论:如果你能去庐山,你还会从哪些别的角度去观察?

  四.指导朗诵、背诵古诗。

  1、推荐两种朗读方法:突出观察角度的词语和突出观察结果不同的词语的读法,学生练习。

  2、配乐朗读。

  3、背诵比赛。

  五、拓展阅读,体会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精彩,学习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1、学生阅读阅读资料(三):佳作欣赏。

  2、从观察和习作的角度谈谈阅读的收获。

  六.小练笔:我爱观察。(多角度地观察一样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七.总结。

  板书:

  题西林壁

  角度不同

  观察 多角度、全面

  结果不同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旨在带领学生品读古诗,注重情感朗读,领略农村的朴素热情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农村的朴素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的深层含义,尝试加以运用。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首先,回顾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题西林壁》,请同学们大声背诵,一起完成集体背诵。

  2、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另一首古诗《游山西村》,你们都读过陆游的其他作品吗?比如《秋叶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请同学们在自由阅读前自行了解这位南宋诗人的背景和成就,我将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浙江绍兴人。他生于北宋末年,一生深受战乱、苦难之苦。他擅长文武,倡导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关于忧国忧民的诗歌,是备受敬仰的抗金爱国诗人。

  3、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句背后的故事。山西村在哪里?作为一个山村,它给这位游子带来了什么样的心灵触动呢?请同学们在自由阅读时仔细味道每个字句,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要求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4、轮流读,并注意不要中断节奏。出示古诗(表明节奏),老师朗读,学生自由读,然后齐声读。

  5、在背诵生字时,同学需要到黑板前写出这些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聆听,针对生字特点加强记忆。

  二、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诗句意义,感受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需要先了解他写作时的时代背景。请看这段说明:陆游曾担任隆兴府通判,因为积极推举北伐而被罢官。诗人在回归故土的途中感到极度消沉、沮丧,在游览山西村时,他得到了当地乡亲的热情招待,心情因此有所缓和。因此,这首诗就在此时诞生了。

  (1)这位游子在乡亲们的接待下,经历了怎样的欢迎呢?请看古诗的第一和第二句。请自由阅读,然后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的含义。指名发言,要求同桌相互交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细腰肠断浑不系,赤膊单挑走西风。)

  (2)请大声朗读这两句诗,并在读完后告诉老师,你从诗句中领悟到了什么?

  (4)你能识别重要词汇,并从它们中体会到山民的热情吗?比如“足”,你能想象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如何倒酒、上菜、要求客人如何享用美食吗?这正是农家人的风范,他们会尽全力招待客人,怕显得不够热情周到。在作者眼中,“足”是否只是指酒菜?还指什么呢?你能通过阅读体会到山民的朴实、好客情感吗?自由阅读——独立思考——齐读,感受“足”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探讨,在看到山民如此热情地招待远方的客人时,你还能想到哪些古诗文呢?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那么这些诗人又是如何对待山民的呢?以“莫笑”为例,这位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没错,这里的酒菜肯定不如大酒店精致,那么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更看重的是什么呢?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真诚的好客之情深深打动,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动。自由阅读——个人表达——齐读,用心感受“足”的含义。

  (5)我们看到山民对待诗人是如此的热情、周到,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山民的呢?你能用关键词概括一下吗?“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嘲笑什么呢?毫无疑问,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那么精致,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在乎物质,更重视的是什么呢?相信他们内心的真挚感情已经通透到了极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这份内心感动。自由阅读——个人思考——齐读,一同品味这份“莫笑”的情感含义。有没有稍稍改动李白的诗,将诗人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山民待我情”。

  (6)同学们,现在你们的眼前是否浮现出山西村村民热情招待客人的画面?又仿佛闻到乡亲们和诗人在说些什么?请同桌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汇报。

  (7)没错,山民无比尊敬诗人,而诗人也热爱山民,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诗,将这份真挚的情感连成一片。板书:“情谊真”。

  2、带读:

  (1)当诗人看到乡亲们为他招待而杀鸡宰猪,摆满了桌子的美酒佳肴,他的心开始慢慢地融化。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动再读一遍这两句诗。

  (2)听到山民真挚而质朴的话语,看着乡亲们满脸热情的笑容,诗人郁闷的心情瞬间舒畅。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3)山民尊重诗人,而诗人也热爱山民,这份真挚的情感一直洋溢着整个场面。让我们一同阅读,将这幅暖心的画面再次呈现出来。一起读——

  三、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身处乡间,陆游被乡亲们热情款待,骑着毛驴游山玩水,看到了什么景色?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叠嶂,水道蜿蜒,柳暗花明则是指美丽的山村风景。他在诗句中表达的疑虑是什么?请描述一下这两句诗的意境。(同桌说:尽管路途艰难,但在不断前行中,总能发现新的美景,美好的人生也如此)

  2、在山重水复的旅途中,当陆游觉得无路可走时,他看到了什么?请丰富一下这个新景色的描述。(板书:景色秀)

  3、陆游被罢官后,他的心境如何?山西村的村民会嫌弃他吗?请思考一下,并用文字回答这些问题。

  4、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仍然有可能欣赏到美景。同样,即使人生陷入困境,也可能迎来新的希望。在看到新的美景后,陆游的心情会有什么新变化?除了美景和美好的民风,他还看到了什么?请以“他还看到什么——”的形式作答。(柳暗花明、美丽的小山村,同样淳朴的民风,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5、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曾有过和陆游相似的感受?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你的体验。(1.当你遇到难题时,不妨看看问题的另一面,也许会有新的启示;2.当你陷入低谷时,不要轻易放弃,往往在突破极限后会有新的突破)

  四、朗诵,感悟情境

  过渡:陆游回归故里,沉浸在乡间生活的平凡和纯真之中。虽然深受官场伪诈的冲击,但他从未丧失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为国出力。这种信念与他游山玩水的心境相互交融,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现在,请大家再次读一读这首千古之作,并从中汲取力量。

  1、这首诗与《题西林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它们既描写了美丽的风景,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呢?虽然看似简单,实则却是一句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正因为如此,这句千古绝唱才能名垂青史,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在心。让我们一起领悟这千古名句。

  2、同学们,你希望把这一首千古名诗铭记在心中吗?赶快背诵下来,个人——集体。

  3、我们不仅要学会背古诗,而且要感情地朗读出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尝试,个人——个人——集体。

  4、拓展延伸。其实还有很多古诗像这样在景中蕴含着深刻哲理。让我们一起来读下面这首诗,作为今天课程的结束。

  出示: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教学板书:风景秀情意真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简练的诗句中发挥想象力,领悟诗意,把握诗情呢?在教授古诗《游山西村》时,我充分扮演起了教师的角色,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积极激励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现实生活情景,大胆想象,展现出个性特色,构建起诗歌意境。

  1、理解诗句,突破在“追问”中。当我让一名学生说出第一句诗句的情感时,他只是站着,说不出话来。那么,我就问他:“有没有一个字你不理解?” 显然,他没有不理解的字,而是不知道如何解释整个诗句的意思。因此,我从关键词入手,采取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陈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角色体验,在朗读中感悟情感。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角色的情感。因此,我用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情景,我扮演大诗人,学生扮演农家人。我为学生创建了古代诗歌中的情境,学生生动地扮演了农家人、扮演了陆游,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农家人、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只有感受到诗句中的情感,学生才能真正地朗读古诗。

  3、运用画面想象,深入理解情境古诗中的情景交融,我希望学生能够发掘诗句中的描绘景色的词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场景,感受其美丽。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语,领悟文意。词语本身具有涵义和情感,如何有效地运用它们去诠释画面、意义和情感呢?我希望学生能够还原这些词语为真实、细致的生活场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并且真正领悟其中的情感,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关键在于创造有助于学生领会诗句中蕴含道理的途径,例如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引发类比和感悟。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生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1、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1、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2、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山西村、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感受村民的淳朴以及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难点】

  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并尝试加以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游历西林山寺有感而发,题诗写词,而流传至今,而在宋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诗人,在游历一座村落时,也写下了千古绝唱!这位诗人他是谁呢?又留下了怎样“绝唱”?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游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1、读过标题你是否有疑问?

  预设:山西村在什么地方?

  过渡: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词。

  指导: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写法上左窄右宽。

  4、学生齐读,思考概括诗歌大意。

  (三)深入研读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句诗都是什么意思?

  2、作者这次出游到底收获了哪些呢?(小组合作)

  收获一:村民的热情

  (1)从哪里看出来村民热情好客?

  明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2)再次齐声朗读,读出情感。

  收获二:人生哲理

  (1)从哪句诗获得哲理?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这里景色怎么样?

  (3)这句诗看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对自己眼下困顿遭遇表示乐观豁达。提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四)巩固提高

  诗人出游获得了很多收获,那么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结束课堂。

  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9

  一、谈话导入,解题

  1、介绍有关陆游的情况。

  2、出示课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二、熟读课文,知晓大意

  1、将古诗抄在黑板上,安排学生自读。

  2、安排小组读诗,交流字词。

  3、指导翻译(通过此环节理解诗文大意,掌握“莫”、“浑”、“豚”、“疑”等字的意思。

  三、深入研究、破诗明理

  1、齐读古诗

  2、讨论:从诗的.前两句你能看出什么?

  3、讨论:古诗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有些突兀?

  “又一村”指的是?(山西村)

  4、鼓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

  5、启发谈话:古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四、指导背诵

  1、鼓励背诵。

  2、跟着音乐齐背。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陆游的知识及相关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蕴含哲理的名句;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读说结合,想象画面,体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分析诗句,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异彩纷呈,芬芳四溢,它们犹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使人陶醉,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朵清新而又迷人的田园之花吧!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听范读,想画面:

  学生活动:认真听,自由朗读;

  分组合作,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能准确、流利地描述各诗句的内容。

  明确: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味薄,丰收之年他们款待客人菜肴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释诗句,明诗意:

  1、教师板书,总结诗句含义:

  首联:热情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

  (对偶)颈联:淳朴民风

  (对偶)尾联:抒写愿望

  2、引导,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风景美,民俗美,人情更美

  喜悦、赞颂、热爱、留恋(情景交融)

  入意境,悟哲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既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农村山水环绕、绚丽明媚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身处困境之时,只要你坚定信念,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迎来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景中寓理)

  小结:

  《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的七言律诗。本诗紧扣“游”字,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顺序,生动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达了对古朴淳厚的乡村民俗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再拓展,作比较: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故人:老朋友。

  3、具:准备。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5、合:环绕。

  6、郭:指村外。

  7、斜:(xiá)

  8、轩:窗户。

  9、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10、话桑麻:谈论庄稼。

  11、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比较阅读,学生分组探讨学习)

  明确:

  《过故人庄》以亲切的语言,如话家常,写诗人到农家做客的情景,描绘了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歌颂了淳朴诚挚的友情,表达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比较两首田园诗:

  1、相同之处:都是律诗;都先写做客原因,再写路途见闻,最后写重游之愿;都表达了对优美田园风光的热爱。

  2、不同之处:《游山西村》中,“拄杖无时夜叩门”,表明诗人重游的时间不确定;而《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表明重游时间是确定的。

  《游山西村》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古朴民风的留恋;《过故人庄》更侧重于表达对深厚友情的赞美。

  课堂练习:

  1、一般来说,格律诗的()联和()联需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找出《游山西村》一诗的韵脚,标记出来。此诗所押的韵是()。

  2、既写景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赞赏农民朋友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4、表现村民淳朴风俗的诗句是()

  5、表明留恋田园风光和古朴民俗的诗句是()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2、搜集几首田园诗,摘抄下来,积累知识。

  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其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等。

  3、阅读并摘抄陆游的诗,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首联:热情好客

  颔联:山村美景{对偶}

  颈联:淳朴民风{对偶}

  尾联:抒写愿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的人生哲理09-30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中心思想02-23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2-09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1-03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中心思想及赏析05-29

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1-29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01-03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01-04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12-10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