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名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名言: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好读书,不求甚解。
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8、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9、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16、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17、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21、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拓展】陶渊明人物介绍: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小组。前后经过近20年的调研考证,他们确认陶渊明于公元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上述考证的结果,第一次给了陶渊明生平事迹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学仕时期(29—41岁)
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陶渊明名言】相关文章:
陶渊明的名言03-10
陶渊明名言警句03-29
陶渊明的名言名句03-30
有关陶渊明的名言名句03-31
陶渊明的名言有哪些11-22
陶渊明的名言阅读欣赏11-21
陶渊明的名人名言04-01
陶渊明的经典名人名言03-19
关于陶渊明的名人名言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