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

时间:2022-07-20 09:30:12 陶渊明 我要投稿

陶渊明《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后的田园诗,写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五首《归园田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一、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二、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⑤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⑥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⑦霰(xiàn现):小雪粒。莽:草。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三、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 稀少。

  ③兴: 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⑥狭: 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 违背。

  四、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原文: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注释

  ①去:离开。游:游宦。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依依:思念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⑤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五、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注释

  ①怅恨:失意的样子。策:指策杖、扶杖。还:指耕作完毕回家。曲:隐僻的道路。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②濯:洗。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③漉:滤、渗。新熟酒:新酿的酒。近局:近邻、邻居。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④暗:昏暗。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⑤天旭:天明。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六、《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品赏析

  【注释】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长(chán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古诗今译】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写的是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性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狭窄的小路被齐腰深的蒿草封盖着,晚上挂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衣服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够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更为充分。这里的“愿”蕴含了诗人弃官归田以洁身自好的愿望,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更能突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南山:指庐山。稀:稀疏。形容长势不佳。

  (3)晨兴:早起。理:管理,治理。秽(hui 会):指田中的杂草。带月:

  在月光下。带同“戴”。荷(hè贺):扛,肩负。

  (4)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夕露:即夜露。

  (5)不足:不值得。愿:指隐居躬耕的愿望。违:违背。

  〔译文〕

  南山脚下把豆种,

  杂草茂盛豆苗稀。

  晨起下田锄杂草,

  日暮月出扛锄归。

  道路狭窄草茂密,

  傍晚露水湿我衣。

  我衣沾湿不足惜,

  但愿不违我心意。

  《归园田居》原文

  七、归园田居的原文: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八、《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

  生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生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生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

  生默读,交流词义。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

  生读。2分钟后

  生3:老师,我来读。“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劳累无奈状,劳累,语气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做无奈状,语气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甩头做无畏状)

  生鼓掌

  师:谁来点评生3的表现

  生5: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意思,有尴尬,有无奈。我觉得语气还不够准确。

  师:哪里?

  生5:最后一句应该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师:你来。

  生5:读(语气坚定)

  师: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辛苦?

  生6:辞官高高兴兴来种田,结果是草比苗旺,尴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劳动,辛苦。

  生7:还有,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很狼狈。

  师:还有补充吗?(过了一会,没有)

  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生:慢慢品读

  生8:老师我读出了。

  师:讲。

  生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个转折,“但使愿无违”是第二个转折。

  生9:不是,这其实是一个转折,就是这些小的沾湿累的东西都不必在乎,只要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

  生2:我同意生9的说法。还有一个转折应该是在开头两句,在草比苗胜的现实情况下,陶渊明没有放弃而是早早起床,很晚才归来。

  生10(着急举手):老师我明白了,“一种执着”就是战胜荒芜的执着,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用努力战胜它。(有同学鼓掌)

  生11: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不是很准确,这首诗应该是同一种执着,不可能有两种执着。记得在初一的时候你给我们将“学而第一1。1”的时候,你告诉我们很多人都解读错了,一段话不可能有几个主题,所以我认为这首诗中的两个转折应该表现的是同一个执着。

  生10:那你说是什么执着呢?

  生11:后面有个“但使愿无违”应该是作者的“愿”,结合我们对陶渊明的了解,应该是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

  生10:那怎么理解第一个转折呢?

  生11:哑口无言

  师:应该有个结合点吧!(学生交头接耳,没有反应)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师:好,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师:提示:大家先寻找可能出现画面的语句,然后认真体会交流。

  生:读,然后交流。

  生12:老师,我找到了。(师点头默许)“道狭草木长”句。我仿佛看到了狭窄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草,一个老人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田间小路上独行。

  师:嗯~(声音拉长)

  生4:他找的这幅图画,和开头的草荒差不多,我觉得不准确。(有同学笑)

  生7:我觉得应该是“带月荷锄归”句。

  师:用“白描”手法概括。

  生7:一人,一月,一路。

  师:月下散步图?

  生9:一锄。

  师:劳动晚归图。此图有何意味?

  生13:温馨、和谐。

  师:请同学们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

  生6: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

  生14: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

  生15: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生16:没有没有耕种好的遗憾,有的是对劳作的享受……'

  师:同学生说的很好,有了图画,愉悦也被你们说出来了。第一个转折理解了吗?

  生11:理解了。有一种对田园的渴望支撑他不怕劳苦,地荒怕什么,劳动就是了,总比在官场滚混强。(同学们大笑)

  师:对,就是这种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无限向往的执着。劳动的苦中也有乐。那么,苦衷有乐本质也是苦啊,作者写劳动的辛苦的作用是什么?

  生17:这个简单,就是反衬官场的黑暗了。你想,这么苦的劳作作者都能苦中作乐,作者宁愿放弃官场,回归田园,不是说明官场对他这种正直的人来说更苦吗?

  师:概括得好。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师:这里说的朴实是文风。

  生读、思考。

  生18:这首诗歌的语言好像对面谈话,没有一点含蓄。

  生19:这首诗和一般诗歌最大的区别是作者没有选择什么意象来营造某种意境,都平白如话。

  生20:你看“草盛豆苗稀”,傻子都知道写的什么东西。

  师: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不过以后大家不能这样说哟,要用专业的术语来说。现在大家来自由谈谈作者的人

  生21:作者宁愿选择劳苦的田园劳动,也不留在官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

  生22:作者在田园劳动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思想。

  生23:作者之所以厌恶官场,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

  师:谁能用一句话准确概括。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

  生24: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苦中作乐,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生25: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苦中作乐的标绘,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通过对黑暗莞城的厌恶,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师:好,生25用一组排比,完美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人格。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九、《归园田居》诗词简介

  《归园田居》是由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情操。

  十、《归园田居》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十一、《归园田居》其一诗词赏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从而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十二、《归园田居》其二诗词赏析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

  十三、《归园田居》其三诗词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赏析

  第三首着重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十四、《归园田居》其四诗词赏析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赏析

  第四首诗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即景就事,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十五、《归园田居》其五诗词赏析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赏析

  第五篇诗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此篇在组诗中,取材独特,既非描绘田园风光,亦非陈述劳动状况,而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表达了诗人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十六、《归园田居》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赏析:第六首诗描写了陶渊明“田居”的一天,通过白描、设问等方法,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

  十七、《归园田居》组诗艺术成就

  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入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归园田居》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

  十八、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十九、陶渊明 诗歌风格

  陶渊明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陶渊明《归园田居》】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陶渊明11-08

陶渊明归园田居11-08

归园田居陶渊明12-22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11-09

陶渊明 归园田居11-02

陶渊明《归园田居》11-24

《归园田居》陶渊明10-19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11-25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