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

时间:2022-11-09 11:55:01 唐诗 我要投稿

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

  金庸,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写了很多部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一般都会用唐诗并且用得十分巧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欢迎阅读!

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

  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 1

  武侠小说里面,都喜欢用点子诗词,特别是唐诗。

  至于宋诗和清诗,一来脍炙人口的作品相对略少,二来主要是那些作者自己水平也够呛,不太熟,引的就少,用来用去还是唐诗多。

  有些作者用得就很拙劣。比如有本武侠小说,主角想要撩妹,怎么表现他很有才华呢?作者就安排他背诵了几句李白的五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女孩子立刻就被撩出血了:“啊呀少侠好有才。居然知道《渡荆门送别》。”

  这未免也太小看古人了。孔乙己连秀才都不是,都还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怎么少侠看了本唐诗三百首就能叫有才了?

  这种用诗的办法,叫做“硬上弓”、暴力膜,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老底。

  古龙就好得多。他所知的诗其实也是不大多的,但是扬长避短,能够活用;读诗虽然少,但却体味得深。

  陆小凤的武功,叫做“灵犀一指”,这就用活了李商隐。还有个人物叫怜花公子,总爱吟一句:“露气暗连青桂苑”,又宠幸了李商隐一次。

  古大侠还能用一二宋诗,这个就更不容易,比如魔教教主叫做“小楼”,有一个心爱的姑娘叫做“春雨”,这个是活用了陆游。虽然林黛玉小姐说,陆游的诗肤浅滑顺,“断不能学”,但是武侠小说用一用也没有多大关系。

  金庸、梁羽生学力更胜,用起诗来注重含蓄,当然就更不会“暴力膜”。金庸用唐诗,常常用在你不知不觉的地方,连诗人的名号都不说,只用其意,这是比较高级的手法。

  来举个几例子。

  比如张无忌和赵敏第一次见面,擦出火花,那个地方叫做绿柳山庄,装潢是很典雅的。张无忌走进去,就看见中堂挂着一副字,是赵敏的书法。

  这首诗不算长,我就全文录在这里了:

  “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剑决天外龙,剑冲日中斗,剑破妖人腹,剑拂佞臣首。潜将辟魑魅,勿但惊妾妇。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

  落款是“夜试倚天宝剑,洵神物也,杂录 ‘说剑’诗以赞之。汴梁赵敏。”

  你看金庸根本不说这是谁的诗。其实这个是元稹的诗,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一位。这个家伙很风流,专门勾搭才女,唐代所谓“四大才女”里的薛涛和刘采春都和他拍拖过,搞得自己好像只会写风流情诗。其实他路子很广,也可以写雄壮的诗。

  元稹的《说剑》原诗很长,啰啰嗦嗦,有八十句。金庸很巧妙地裁了十二句,拼接起来,意境却很连贯,而且很符合故事的情景:赵敏夜试倚天剑。

  至于原诗的作者、年代,金庸一概不提,读者知道的就不知道,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影响你看小说。这就叫做只要其味,不要其壳,跟大厨做菜用调味料差不多。

  金庸用李白的诗,也用得很活。

  比如大家都喜欢的郭襄。在《神雕侠侣》的大结局里,杨过和大家作了最后的告别,华丽转身,飘然远去。郭襄终于忍不住了,“泪珠夺眶而出”。

  接着金庸就用了一首诗词,升华一下情绪,作为全书的结尾。这首诗是: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这个是谁的作品呢?是李白的。它叫做“三五七言”,第一联三言,第二联是五言,第三联是七言,所以得名。

  可是金庸并不提李白。仍然是那句话:读者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也无妨,反正读过去你觉得很美、用得很合适就是了。

  当然,金庸也并不是一概不让诗人的名字出现,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比如有一个章节里,郭靖教育杨过,要他为国为民、天天向上,就用了杜甫的主旋律爱国作品《潼关吏》。

  在此处,金庸不但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杜甫的名字,而且一口气让老杜连续出场三次。

  第一次,先安排杜甫的纪念碑出场——“道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 ‘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第二次,让杜甫正式出场,不但郭靖跃马扬鞭吟出《潼关吏》,还安排杨过当捧哏,烘云托月:“郭伯伯,这几句诗真好,是杜甫做的么?”郭靖道:“是啊……我很爱这诗,只是记心不好,读了几十遍。”

  第三遍,再借郭靖的口,给杜甫一个崇高评价:“你想文士人人都会做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

  为什么金庸之前不提元稹、李白,这里却反复再三提杜甫呢?因为这里的主题是要表现郭靖忠勇侠义。说出杜甫的名字,对情节是有用的,可以借他的伟大形象烘托主题,和郭靖互相辉映。

  此外,也有一些时候,金庸用唐诗没用好,他自己都觉得不妥当的。

  在最老版的《笑傲江湖》里,有这样的一段情节:

  小师妹岳灵珊死了以后,令狐冲和岳灵珊来到她生前的闺房,发现墙上挂了一幅字,是李商隐的诗: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舟。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雪中传玉楼。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金庸用这首诗,主要是想用它的最后一联:“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作者生怕你看不懂,还作了一番解释:

  “令狐冲……喃喃念道: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韩公子,那是谁?’

  “盈盈道: ‘诗中说的是……她当年如果爱了韩公子,嫁了他,便不会这样孤单寂寞,抱恨终生了。’”

  这里想表现的意思是,小师妹似乎有点彷惶、悔恨:当时如果选择了大师兄,就不会孤单寂寞、一生遗恨了。

  乍一看,这句唐诗用得很巧妙、很贴切啊!可金庸觉得这一段不好,在修改版的《笑傲江湖》里,他删掉了这些内容。到三联版的《金庸全集》里就没有这段了。

  为什么金庸觉得不好?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不符合岳灵珊的性格和习惯。

  岳灵珊和令狐冲一样,山野孩子,没什么文化的,绝不是文艺青年,不喜欢吟诗作赋。他老爸对人说她“整日价也是动刀抡剑”,不完全是谦虚。

  用如此委婉的一首诗来表达情愫,这太文艺了,不符合她的习惯。程英可以做这种事,苗若兰可以做这种事,袁紫衣可以做这种事,甚至赵敏也可以做这种事,但是硬安在岳灵珊身上就比较违和。

  第二,不符合岳灵珊的情感和心境。

  “当时若爱韩公子,我就不会这么惨兮兮了”,如果金庸真让小师妹把这句诗挂墙上,那就是坐实了小师妹后悔了,觉得当初不如跟了大师兄。可是小师妹真有后悔了吗?

  我看她临终的表现,幽怨是有的,自伤是有的,觉得辜负了大师兄也是有的,但是她绝不悔自己爱上小林子。总而言之,“自怜自伤还自怨”,却“不悔情真不悔痴”,这是她的心境。

  退一万步说,就算她后悔了,金庸也绝不想表现得这么露骨、这么着相,绝不愿用一句诗赤果果挂出来。这是第一流小说家的心思。

  这一句唐诗,看似用得精妙,其实是以辞害意了,违背了人物性格和心境,所以金庸果断删去了。

  这就是高手用诗的境界,绝不能硬上弓、暴力膜,不然土鳖了自己还不知道。

  最后顺便说一句,写小说用诗是这样,自己家挂字挂诗也是这样。宾馆酒店里你挂一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俗了;或者挂一个“会当凌绝顶”,也是属于硬上弓、暴力膜,这就俗了。

  挂的好一些的就会出彩。我原先在新华社工作,总社的招待所大厅里挂了一幅字: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反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我每次看到都蛮喜欢。这个是什么内容呢?是晚唐有一个文学批评家叫司空图,这是他写的《二十四诗品》里的一品。司空图这个人也是很正直的,文化机构挂他的字也挺合适,可以标榜正气。这就比挂“北国风光”好得多。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比如你是个老板,家里想挂一幅字,又非要用《渡荆门送别》不可,那么最好不要挂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样就是暴力膜,俗了。

  你可以就挂一句“来从楚国游”,就相对别致有趣一点。客人还可以找机会攀谈,甜甜地来上一句:“原来王总是湖北人?”你就微微一笑:“小田,被你看出来啦”。

  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 2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有两部作品以唐诗为主题,一是《侠客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另一个则是《连城诀》,以《唐诗选集》为线索。

  《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无欲无求,自理能力极强。无意之间得到了江湖人人欲得的`“玄铁令”,但他没有任何诉求,这让“玄铁令”主人谢烟客伤透了脑筋。谢烟客欲置他于死地,便教他练起了“炎炎功”,顺序倒了,经脉逆转,基本只有死路一条。

  没想到石破天却一路通过了生死大关,反而练成了一身绝世武功。最后来到人人闻之丧胆的侠客岛,因为石破天不识字,反而勘破了“白首太玄经”高深的武功,成为了当世第一高手。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说,《侠客行》希望反映出“无着无相”的思想,石破天因为无欲无求,又不识字,反而能闯过个个难关,达到了大成的结果。

  《连城诀》则完全不同,读起来触目心惊,很是压抑。《唐诗选集》中包含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提供了宝藏所在的线索,就是“连城诀”。围绕着这一线索,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人性贪婪的一面。万震山、戚长发、言达平公然弑师,毫无师徒之情,三兄弟之间更是尔虞我诈,步步提防。

  “铁索横江”戚长发装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人,教给徒弟女儿的剑法也是乱七八糟。万震山教给徒弟儿子的剑法也是乱七八糟,言达平则一直在暗处,监视着两位师兄的行踪。在巨额宝藏面前,他们没有任何亲情可言,师父可以杀,徒弟可以牺牲,女儿儿子必须要提防。

  江陵知府凌退思为了得到“连城诀”,将丁典打入大牢,最后竟然将女儿活埋了,以便获得宝藏线索。南四奇“落花流水”中的花铁干在生死面前竟然卑躬屈膝,甚至将结义兄弟的尸体吃掉。整个小说看着惊心动魄,一些匪夷所思的结果,竟然都展现了出来。

  《连城诀》完全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信任,正义与邪恶相隔只有一层纸,一捅即破。亲情师恩只是一块遮羞布,必要时拿来伪装伪装,无用了则一把掀开,丢弃在一旁。将《唐诗选集》中不同的诗中某个字取出来,合成一句话,便是“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这尊佛像由黄金塑成,里面装满了珠宝。人们蜂拥而来,但是,珠宝上涂有剧毒之物,凡是摸到珠宝者,个个都死于非命,“往生极乐”了。

  狄云带着戚芳和万圭的女儿“空心菜”又回到了雪山深处,没想到水笙正在那里等着他……《连城诀》中不多的亮色是丁典与狄云之间的兄弟之情,丁典与凌霜华、狄云与戚芳、狄云与水笙之间的感情。这彷如是一片漆黑的乌云中偶尔透出的一点亮光,在绝望时,又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金庸用唐诗比一般人高级的原因】相关文章:

试论唐诗繁荣发展的原因04-13

试论唐诗繁荣发展之原因09-17

金庸的诗词11-27

金庸和徐志摩11-04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11-04

关于唐诗当作代金券的原因介绍11-19

金庸小说经典语句06-30

金庸描写女子的经典片段04-12

金庸小说里的对联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