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送别·其二唐诗赏析

时间:2023-08-09 13:26:26 芊喜 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江送别二首·其二唐诗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江送别二首·其二唐诗古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江送别二首·其二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秋江送别二首·其二》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

  【原文】

  秋江送别二首·其二

  作者: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秋江送别其二全文翻译(译文):

  归乡车船一行一行,

  江河南北相互眺望。

  谁说两地只隔一江的波涛,

  山川已是两处模样。

  鉴赏

  王勃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勃的诗全集栏目。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秋江送别·其二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王勃《秋江送别二首》赏析12-09

秋兴唐诗赏析10-18

《赠别·其二》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诗赏析03-10

《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秋晚登古城》唐诗赏析12-05

《清平调·其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遣悲怀·其二》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塞下曲·其二》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