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

时间:2020-10-29 19:54:28 唐诗 我要投稿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寻西山隐者不遇》】相关文章:

唐诗《寻西山隐者不遇》赏析06-24

寻西山隐者不遇阅读答案11-27

少儿唐诗及诗词鉴赏-《寻西山隐者不遇》01-04

《寻隐者不遇/孙革访羊尊师诗》唐诗12-13

寻山僧不遇作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原文翻译及赏析07-16

柳宗元游西山11-08

怀才不遇刘长卿11-08

不遇咏王维唐诗赏析11-01

王维《不遇咏》诗词赏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