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

时间:2023-06-06 11:00:41 美云 思乡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乡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

  引导语: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历代以来,崔颢的《黄鹤楼》都是诗词中的经典,但随着年代的久远,人们在研读过程中会得出不一样的争议,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

思乡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如您所知,2011年王兆鹏发布《唐诗排行榜》,崔颢《黄鹤楼》力压群雄,独占鳌头,可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毕竟,古往今来,此诗确实获得了无数的关注和赞誉,比如,宋代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曾毫不客气地表明:「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云云。

  但是,如此名诗,它的第一句却是充满争议的,有的版本是「昔人已乘白云去」,有些版本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那么,究竟是「白云」还是「黄鹤」?这个差异有没有那么重要?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1,

  王兆鹏《唐诗排行榜》中用的是「黄鹤」版,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目前的大多数诗集中也以此为标准。但是,这却并不是最早的版本,「黄鹤」版是直到明清才出现的。

  黄鹤楼故事,在宋代开始出现在诗话中,蔡正孙的《诗林广记》、何汶的《竹庄诗话》、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等,都引用了李畋《该闻录》:

  《该闻录》云: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凤凰台诗。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把《黄鹤楼》与李白《游金陵凤凰台》及《鹦鹉洲》联系在一起,看似与此异文之事无直接关联,实则影响甚深:一是使更多人注意此诗,进而注意到白云黄鹤结构的特殊;二是使人们想把此三首诗的结构按照这个诗话故事统一以来,故此才有白云黄鹤的变化。

  然后,「白云」版又毫无争议地流传了几百年,直至清初,金圣叹对「黄鹤」版进行了大肆的吹捧:

  此即千载喧传所云《黄鹤楼》诗也。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知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黄鹤」字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亦理之最浅显者。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金圣叹的才气以及在文学上的感情投入,自然是令世人佩服的。他的文学评论以情贯之,大开大阖,又细致精当,辨格字理,使读者既有感情之接纳,又有思辨之认同,自然受教良多。也正因为他的大力揄扬,「黄鹤」版才开始大行其道。

  但是,金圣叹有两个坏影响却不得不提,其一,金先生手脚不干净,总想替前人改笔,把前人文字中的不符要求之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修改。(比如将《水浒》中原本自然文字,改得妖伪莫辨)

  其二,以文学价值高低做为第一要素,来断定事实真伪。按照要求来预设答案,这是极坏的——就算依照金氏所言,《黄鹤楼》连用三个「黄鹤」是为奇文,却也无法证明崔颢的原文即是如此所写。而这个坏风气一开,致使后世部分学人如季羡林等,在事实面前仍然不予承认,仍然认为「黄鹤」版之艺术水准较高,所以符合原貌——以主观的艺术评价,来论断客观事实,这是极其不客观的做法。

  2,

  若从语义上讲,「黄鹤」版有一理由为:既然第三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所以第一句便应当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否则前后无法对应。

  对此说,我不以为然——「昔人已乘白云去」,仍然可以对「黄鹤一去不复返」。《庄子》有云,「乘云气,御飞龙」,指的是骑着飞龙,同时乘着云气,概因为「乘云」本就是「伴随」、「携从」一类的虚意。庄子可以写「乘云气、御飞龙」,崔颢自然也可以写「乘云气、御黄鹤」,此处「白云」、「黄鹤」本有互文之意,前文「乘白云去」与后文「黄鹤一去」 并无龃龉。

  而且,如果连用三个「黄鹤」,按照金氏说法,算是奇文,那么,这奇文之处,中间一个是「黄鹤楼」,前后两个都是「黄鹤去」,前后合掌,行文啰嗦,何奇之有?

  ——不过,前文已讲,无论「黄鹤」和「白云」哪一版更有道理,都不能替代事实,事实的真相是:敦煌遗书中,唐代诗歌选集《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均收录此诗,也均作「昔人已乘白云去」。而自唐代一直到明末清初,所有的本子也均是如此记录。

  3,

  本来是「白云去」,金圣叹却十分高调地改为「黄鹤去」,这个改动又为《唐诗别裁集》所采用,而帝师沈德潜的这部诗选集在后世影响又很大,于是就造成了「白云」、「黄鹤」的混乱。

  混乱到什么程度呢?在《四库全书》的收录中,宋朝蔡正孙的《诗林广记》和何汶的《竹庄诗话》,引李畋《该闻录》为「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同是宋朝的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也引了《该闻录》的此段文字,却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可知两版之中,必有一错。

  经过我的考证,《诗林广记》、《竹庄诗话》的原版分明为「昔人已乘白云去」,不问可知,此二书被四库全书的编纂者纪晓岚等人进行了改动,致使谬种流传,舛错遗世。

  按说,敦煌版本的《黄鹤楼》一诗中,亦有其它几处字句与流行版本颇为不同,如「烟花江上」、「春草青青」、「兹地空余」、「何处在」等,不过,这些倒并不是十分紧要,由于当年传播技术的落后与混乱,唐诗在流传中本来就有许多异文出现。

  但是,首句「白云」、「黄鹤」一事却不得不辨,概因为此处明显为别有用心之人所改,且此改动影响了对原文的理解,也败坏了真正之学术精神。

  持「黄鹤」论者,还认为李白《鹦鹉洲》前四句连用三个「鹦鹉」,正是对崔颢的临摹,故此《黄鹤楼》应当有三个「黄鹤」与之对应。殊不知,李白崔颢的事例也是假的,而且,《鹦鹉洲》一诗也被人动过手脚——只不过,整个事件颇为复杂,那又是另一篇的考辨了。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引出黄鹤楼,神话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一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从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

  示例一:使用叠词“历历”“萋萋”,在韵律上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景物特征的描绘,以树木芳草的葱郁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示例二:选景典型生动,汉阳川、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展现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思乡诗:崔颢《黄鹤楼》异文考辨】相关文章:

思乡诗:《黄鹤楼》赏析09-19

崔颢《黄鹤楼》10-13

《黄鹤楼 崔颢》阅读答案02-03

崔颢《黄鹤楼》古诗解析10-27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诗意10-15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03-18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音04-13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10-15

《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07-25

崔颢《黄鹤楼》阅读训练及答案(通用6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