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楼怀旧》赏析

时间:2023-09-13 11:40:11 樱樱 思乡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日登楼怀旧》赏析

  《春日登楼怀旧》是宋代诗人寇准的作品之一。作者任巴东知县时作此诗。据曾巩《隆平集》卷四,所登之楼为巴东秋风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日登楼怀旧》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日登楼怀旧》赏析

  春日登楼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寇准

  原文: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译文

  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

  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

  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

  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注释

  ⑴引望:远望。

  ⑵杳杳:深远的意思。

  ⑶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霭,轻烟。

  ⑷流莺:谓婉转的莺鸣。

  ⑸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

  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渭水清,古人多与流入渭河而水流浑浊的泾水对举,称清渭浊泾。寇准的家乡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当时在湖北,所以有“遥清渭”的感叹。

  创作背景

  作此诗时,诗人寇准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赏析

  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尾联由见闻而怀归。

  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颔联俯瞰,写楼前景色,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此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颈联写抬眼所见。霭,轻烟。断霭,谓烟时起时没。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眼中所见的“野渡”、“炊烟”之景,耳边所闻的“流莺”之声,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不由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故业)、自己的亲人,迷离恍惚中,诗人仿佛置身故乡,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舍……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则写诗人从对故乡的沉思遐想之中惊觉的情状。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要对仗。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从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春日登楼怀旧》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登楼赏析10-26

杜甫登楼原文及赏析12-07

《登楼望水》赏析06-27

杜甫诗词《登楼》的诗意赏析04-28

杜甫《登楼》全诗翻译赏析03-24

杜甫《登楼》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9-21

古诗《春日》赏析10-26

王安石《春日》赏析09-26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阅读答案及赏析11-30

关于中秋登楼望月的古诗词赏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