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

时间:2022-10-28 09:49:02 思乡诗 我要投稿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朝代:元代

  作者:虞集

  原文: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译文

  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注释

  至正:1341年,元顺帝改年号为“至正”,这一年(农历辛巳年)的寒食日,写了这首诗,给自己的弟弟子侄辈们看。

  梦觉:梦醒。

  简析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作者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文学成就

  虞集素负文名,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说:“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柳贯)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宋荦《漫堂说诗》云:“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又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为最。”

  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傒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 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著有《道园学古录》50卷。

  创作背景

  此诗系诗人六十九岁时在江西临川崇仁寓所所作。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正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第三次改变年号,而这一天又恰是祭祖上坟的寒食日,诗人在祭扫祖墓时,写此诗给其弟及子侄。

  文学赏析

  “江山信美非吾土”,“信美” 是肯定之词,而“非”则是否定之词。二者一正一负、一扬一抑、一次一主,恰如其分地韵和着诗人情感上的涨落。由于“江山”和“土”均是语义双涵,故而情感的涨落也有两层。一是寓居之临川确实很美,曾使诗人“视之也切”、“怀之也深” ,然终非我故土。二是祖国山河确实美好,但又并非我国土。这双重涨落既是思乡念亲所致,又是亡国之痛使然。如此开端就暗关了诗题,并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非吾土”的感受确实使人难以忍受,王粲《登楼赋》早就致慨于此: “虽信美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诗人更是难乎为怀,因为他随祖上在“非吾土”上竟“飘泊栖迟”了“近百年”。时间越长,感受越深,至正改元年、寒食之日就愈发显得惊心怵目。所以诗人在抗坠扬抑之后又宕开了极凝重极悲凉的一笔,从时间上强化着“非吾土”的感受。这不仅见之于略事夸张的“近百年”上,而且从语义相复、语调款款的“飘泊栖迟”中亦可品出。

  三四两句循首句而生发,第三句是扬,由“非吾土”转入梦“吾土”,如数家珍地列出“山舍”、 “墓田”和“水曲”。它们既是诗人梦境中的历历景观,又是诗人思乡念亲的斑斑心迹。而且,从这一饶有兴味的排列中还透析出诗人入梦时间之长,所得慰藉之深。然而,好景毕竟不长。“梦觉”已属“不堪”,“啼鹃”则更是难奈。梦中所得之慰藉恰恰反衬出梦醒时的失落和怅惘,凄烈的鹃啼声更是强化着诗人回归而不得的凄凉和痛楚。而且杜鹃的啼声在传统文化心理中还兼有感伤亡国和思念故乡双重涵义,所以“不堪” “听”的细节中也含有亡国之痛的意思。至此,诗人由梦“吾土”又跌落到“非吾土”的痛苦而现实的感受之中。这就形成了情感上的另一次涨落,一次更凄婉更悲怆的涨落。

  绾束全诗可见,思乡之情和亡国之痛正是诗人向亲人乃至后人所“示”的全部心迹。这或许也恰是诗题前何以赫然冠上“至正改元”和“寒食日”的缘故。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相关文章: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10-03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诗赏析12-01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及赏析10-03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两则10-03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11-15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10-03

《寒食寄京师诸弟》的阅读答案07-14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鉴赏09-22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诗鉴赏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