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多少字

时间:2022-04-24 14:34:21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苏轼水调歌头多少字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水调歌头》的全称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苏轼所创作的,而文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属于耳熟能详的诗句。那么有人知道《水调歌头》全篇有多少字吗 ?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

苏轼水调歌头多少字

  原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1),欢饮达旦(2),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3)。(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不知天上宫阙(5),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6),又恐琼楼玉宇(7),高处不胜寒(8)。起舞弄清影(9),何似在人间(10)?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1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3)。但愿人长久(14),千里共婵娟(15)。

  注释/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作品译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篇 112字,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的时候创作的,在那年的中秋佳节,诗人苏轼和自己的胞弟苏澈分别了以后,已经有7年之久没有团聚了。而此时的苏轼面对着夜晚的一轮皓月,心情不断地起伏,于是借着酒意,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词牌格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词牌说明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格律对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加黑体字有韵脚所在。)

  苏轼《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2)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官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

  (1)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或想着

  (2)B【解析】此句断句应为“我欲/乘风归去”

  (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C【解析】甲中的“婵娟”应指明月;乙中的“闲人”指像他们一样没有繁琐的政务的人(被贬官的人)。

  (5)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苏轼水调歌头多少字】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09-09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范文03-16

宋词三百首:苏轼—水调歌头12-04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06-22

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通用6篇)03-12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3篇07-20

苏轼水调歌头初中的读后感范文06-29

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12-16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译文及赏析11-08

苏轼《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及答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