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追和赏析

时间:2020-09-15 18:34:42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追和赏析

  《水调歌头·追和》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词作,作于作者辞官南归大约二十年后重游吴地之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水调歌头·追和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

  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词作鉴赏

  作者年轻时跟从李纲抗金,秦桧出任宰相后到处打击主战派,于是作者在绍兴年间送别胡铨及寄李纲词除名。此词标题作“追和”,即若干年后和他人词或自己的旧作。查《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舟中作》中一篇,其中有“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及“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等句,与此词句意相近,抑或是本词所和之篇。

  张元幹曾从徐俯(师川)学诗,徐俯也有相同题材的词,可惜已经遗失。徐俯因参与元符党人上书反对绍述,被遭贬,名上党人碑;高宗绍兴二年被召入都,赐进士出身。张元幹绍兴元年辞回福建,因此“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所作是在建炎年间。而此“追和”之词,从“重来吴会”两句看,应是辞官南归大约二十年后的某一夏日,重游吴地所作。集中《登垂虹亭》诗有云:“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可证。

  上片自写心境,构画出一个浪迹江湖的奇士形象,目的是写他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心中的不平。首二句就奠定了全词格调。“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皆以古人自比。钓鳌种瓜,本属隐居人的事,而皆有出典。

  《史记·萧相国世家》载秦时人召平为东陵侯,春亡后隐居长安东种瓜,世传“东陵瓜”。这里用指作者匿迹销声,学故侯归隐。而“钓鳌客”的意味就更多一些。赵德麟《侯鲭录》:“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时相悚然。”作者借用此典,则不单纯是为了隐逸,又把“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之意暗藏于其中。“重来吴会”两句,吴会即吴县,地近太湖,是重游故地:“三伏”“五湖秋”,拈用前词“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字面,以点出时令,也不无上文“惟与渔椎为伴,回首得无忧”的那种互相倾轧的`风气下暂得解脱的寓意。以下三句愤言国事,而自己功名未立,请缨无路。“耳畔风波摇荡”,谓所闻时局消息如彼:“身外功名飘忽”,谓自己所处地位如此。“耳畔”、“身外”,皆切合不管事、无职司的人的情境。南宋爱国人士追求的功名就是恢复中原,如岳飞《小重山》词说的“白首为功名”。

  “旄头”为胡星(见《史记·天官书》),古人以为旄头跳跃故胡兵大起。“何路射旄头”,即言抗金报国之无门,这就逼出后文:“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这里的“故园”,乃指失地:“男儿志”即“射旄头”之志。虽起首以放逸归隐为言,结句则全属报国无志之意。下片这里予以申发。

  过片写远望故国时百感交集的心情:“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梦可原”是由“怅望故园愁”所致。

【水调歌头·追和赏析】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追和原文及赏析08-16

水调歌头(追和)原文及赏析08-16

水调歌头 追和12-29

水调歌头·追和原文翻译及赏析09-12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原文赏析07-21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原文及赏析08-19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原文及赏析08-18

水调歌头·游览赏析10-10

辛弃疾水调歌头赏析11-05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原文赏析(3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