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时间:2020-11-27 15:05:09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原文: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

  楚,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楚,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楚,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这是乱离之世的忧苦之音。诗人因为不能从忧患解脱出来,便觉得草木的无知无觉,无家无室是值得羡慕的了。这篇和《小雅·之华》意相近,可以参看。

  1、(长cháng)楚:植物名,又名羊桃,花赤色,子细如小麦,形似家桃,柔弱生。

  2、(婀娜ēnuó):有柔顺和美盛二义,在这里是形容楚枝条柔弱,从风而。二、三章对于华、实也称,似兼有美盛的意思。

  3、夭:是草木未长成者。这里似用为形容词,就是少而壮盛之貌。之:犹“兮”。沃沃:犹“沃若(见《卫风·氓》篇)”。《集传》:“夭,少好貌。沃沃,光泽貌。……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犹也。”

  4、乐:爱悦。子:指楚。以上四句,前三句写随风,少壮而有光泽。末一句诗人自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言外之意:倘若楚有知,一定像我似的忧伤憔悴,不能这样欣欣向荣了。

  5、无家:言其无累。下章仿此。

  6、无室:犹“无家”。

  译文:

  洼地有羊桃,枝头迎风摆。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知好自在!

  洼地有羊桃,花艳枝婀娜。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家好快乐!

  洼地有羊桃,果随枝儿摇。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室好逍遥!

  鉴赏:

  关于这首诗主旨的说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毛诗序》,认为“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郑笺、孔疏皆从其说,至宋又加进理学内容,所谓“此诗言人之喜怒未萌,则思欲未动。及其私欲一炽,则天理灭矣。故思以反其初而乐其未知好色之时也”(黄《毛诗集解》)。至明何楷更坐实史事,他说“《楚》,疾恣也。桧君之夫人与郑伯通,桧君弗禁,国人疾之。”(《诗经世本古义》)朱谋《诗故》则说:“伤桧之垂亡而君不悟也……亡国不知自谋也。”增添了“亡国”的内容。清刘《诗经恒解》又沿此说进而发挥,他说“盖国家将危,世臣旧族……无权挽救,目睹衰孱,知难免偕亡,转不如微贱者可留可去,保室家而忧危也”。二是朱熹《诗集传》首创之说,云:“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后世循其说甚众,如许谦、丰坊、姚际恒、方玉润等。姚、方二氏避开朱说“政烦赋重”,而改为泛论,姚说:“此篇为遭乱而贫,不能赡其妻子之诗。”(《诗经通论》)方说:“伤乱离也……此必桧破民逃……莫不扶老携幼,挈妻抱子,相与号泣路歧,故有家不如无家之好,有知不如无知之安也。”(《诗经原始》)而当代学者则取朱说而强化了阶级内容,郭沫若说:“做人的羡慕起草木的自由来”,“这种极端的厌世思想在当时非贵族不能有,所以这诗也是破落贵族的大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有人又进而肯定“这是写当时劳动人民所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痛苦”。三是现代才出现的情诗说。闻一多说:“《楚》,幸女之未字人也。”(《风诗类钞》)李长之以为“这是爱慕一个未婚的男子的恋歌”(《诗经试译》),高亨也说“这是女子对男子表示爱情的短歌”(《诗经今注》)。不同的是闻视此诗为男词,李、高则作女词。当然,除以上三类说法外,还有别的一些说法,因其影响不大,兹一从略。

  比较以上三说,前一说测成份较多,颇有附会之嫌;后二说于训诂无窒碍,于诗意亦可通,不妨二说并存。这首诗如果只着眼文本,就诗论诗,内容并不复杂隐微,甚至可以说是较简明直露,诗中反覆表达的,无非是羡慕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室家之累,意明语晰,无可争议。至于诗人为何产生这一奇特的心理,则是见仁见智不一:或说是赋税苛重,或说是社会乱离,或说是遭遇悲惨,或说嗟老伤生,谁也无法坐实其事。不过,从此诗企羡草木无知无室的内容观之,诗人必然有着重大的不幸,受着痛苦折磨,才会有“人不如草木”之感。全诗三章,每章二、四句各换一字,重复诉述着一个意思,这是其感念之深的.反映。首两句起兴,把羊桃的枝、花、实分解各属一章,这是《诗经》重叠形式之一种,即把同一事物分开说,合起来才是整体。诗人眼见洼地上羊桃藤柔美多姿,叶色光润,开花结果,生机蓬勃,不觉心有所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际,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随之在诗人心中拉近了与羊桃的距离,人与物的界线突然仿佛消失了,三、四句脱口而出,既似是自语,又像是与羊桃对话。这与首两句侧重客观描写不同,第三句赞叹羊桃充满生机,渗透了主观情感;第四句更变换了人称,直呼羊桃为“子”,以物为人,以人为物,人与物对话,人与物对比(这与一般拟人不同,因为首章末句诗人点明羊桃“无知”)。羊桃不仅在诗人心中活了起来,而且诗人还自叹活得不如羊桃!不如在哪里?就在“知”与“家”上。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全在于有“知”;男女室家,夫妇之道,本是人伦之始,能享受天伦之乐,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而诗人却恰在这两方面作了彻底否定。所以第四句寥寥五个字中“真不知包含着诗人多少痛苦与愤慨”(蒋立甫《诗经选注》)。其容量是很大的,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指出:“只说乐物之无此,则苦我之有此具见,此文家隐括掩映之妙。”诗中这一“人不如草木”之叹,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所见后世诗文中,多半偏重于人不如草木“长生”方面,如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唐元结《寿翁兴》:“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唯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宋姜《长亭怨》:“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就是其中的显例,然皆限于羡草木长生,其内涵之深厚似不如此诗。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诗词鉴赏12-08

《诗经.桧风》赏析12-05

《诗经》 国风·郑风·羔裘12-14

诗经郑风国风全集12-13

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12-13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赏析10-01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12-14

诗经:国风·郑风·褰裳12-14

诗经国风之邶风12-01

诗经隰桑鉴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