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时间:2020-11-21 13:28:41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兔

诗经·国风·王风·兔爰

  朝代:先秦

  原文:

  有兔,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尚寐无!

  有兔,雉离于。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注释:

  1、:犹“缓缓”,宽纵貌。

  2、离:遭,也就是著。罗:网。这里将兔比享受着自由的人,雉比自由被剥夺的人。

  3、无为(古读如讹é):指无劳役。“为”和“徭役”的“徭”古同字。

  4、(古读如罗luō):忧。“百”是说多种忧患。

  5、尚:犹“庶几”,表希望的意思。(俄é):动。这句是说但求长眠不醒,也就是不愿再活着的意思。下二章末句意同。

  6、(孚fú):附设机轮的网,又叫做覆车网。

  7、造:营造。“无造”也就是说没有劳役。

  8、罿(童tóng,又读冲chōng):捕鸟网名。

  9、庸:劳。

  10、聪:闻。

  译文: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惨凄凄。在我幼年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兵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苦难竟齐集。长睡但把嘴闭起!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悲戚戚。在我幼年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徭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忧患都经历。长睡但把眼合起!

  野兔往来任逍遥,山鸡落网战栗栗。在我幼年那时候,人们不用服劳役;在我成年这岁月,各种灾祸来相逼。长睡但把耳塞起!

  诗经故事:

  甘有两种吃法,一种是从上吃到根部,先淡后甜;还有一种是从根部吃到,先甜后淡,最后是无味;若只是淡也倒罢了,就怕再遇上节坏子,一口吃出苦味来,那不管还剩有多长的甘,是一定要扔了,不再吃了。

  人一辈子大也和吃甘似的,有的人是先苦后甜,越活越有味,有味的不想离去,歌中不是唱了一些人的心事吗: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那就真的是个老妖怪了。

  可姬奉天那时是一天也不想再活下去了。

  若大的山庄,十室九空;零乱的街道上,塞满了残砖乱瓦;街面上白日也有成群的野狗,张着一双红红的眼,四处嗅着,在瓦中刨着什么;以前那些说笑忙碌的人们、成群的鸡羊、嘻戏哭闹的童子,都去了哪?

  坡上是荒芜的田地,野兔在草丛中安卧,细眯着的眼睛,不时的睁开,看看天上的太阳,一只背时的山鸡,钻进了姬奉天布下的网中,挣扎中发出凄惨的鸣叫,很难得的打破了这山庄的寂静,可也没叫几声,甚至连酣睡中的野兔也没吵醒,姬奉天就卡断了它的叫声,天地复如死去一般的安静。

  这只山鸡就成了姬奉天一天的饭食了,但若要进得他的口中,还要看他的运气好不好哦。

  小时的姬奉天应该还算是幸福的.,他是家中的长子,爷爷、婆婆的长孙,父亲力大身强,母亲聪明贤能,家事在村中也属上等,一年有吃不完的粮食,穿得全的衣料,银钱也够支差、完粮、年节、祭祀、出门的用度;五岁时爷爷就把他送到了村学中识字学礼去了;散学后也是和一帮小伙伴们在村中追鸡打狗的疯玩累了才回家,妈妈早就把一大缸晾凉的开水端给了他,爷爷、婆婆早坐在了饭桌前等着他,父亲有一些公务的,时常是天黑定了才回。

  周天子的烽火台燃起来后,父亲是去救援了的,接到令来后,和一大帮人连跑了三天三夜,才到了京都,却看见周天子和一个美丽的女子站在烽火台上,那女子笑了,笑的真好看,周天子也很笑了,笑的就不那么好看了。姬奉天的父亲是生气着回来的,因为他的马跑死了。

  三年后,父亲就死了,死在了骊山脚下;还是烽火招去了他的,当烽火燃时,很多人都不去了,可姬奉天的父亲在犹豫了一天后还是去了,只是他们赶到时,京城已经破了,听说周天子跑到了骊山,大家也就去了骊山,一场混战下来,姬奉天的父亲就没了,同去的人带回了他父亲的兵刃和人头,老太太一口气没接上来,也跟了去,家中一下就乱了。

  为了驱除犬戎狄人,王室里加大了税赋,三天两头的摧粮派款,姬奉天家的一点底子很快就掏空了,家里没了主要的劳力,失去了主要的进项,全靠姬奉天的母亲做一些纺织度日,怎么也挣不回王室的粮款了,没办法下,六十多岁的爷爷去顶了差,风里雨里送粮送物到王室、到军队、到前方的大营。

  周平王东迁时后,在朝歌又起了新的京都,老人家在送粮到朝歌后的那天早上,躺在泥地上就睡着了,一睡下就没有起来。

  战争还在继续,青壮大多都去了兵营,老人也不知不觉的死了大半,姬奉天长到十六岁时,村中的小孩子就很少了,十六岁的人就应该上阵打仗了,带着父亲留下的兵刃,姬奉天去了兵营,这一去就在也没能见到他的母亲了。

  十年后他又回到了他出生的这个小村,拖着一条残腿,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回来了,家里的房子垮掉了大半,只剩下正堂还在,住下来后又忙上了地里的活,一季庄稼还没收上来,王室的税赋就摧了下来;兵丁们进村后看见能吃的就先拿走,刚回家时乡亲们帮衬的一点粮食是藏了又藏,可还是等不到新粮收上,没办法时也只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可没了一条腿的人又能做什么呢?只好张上罗网,告山神,赐一天的口食,别让自已饿着。

  落网的山鸡很是悲惨,可姬奉天觉得自已比那山鸡还悲惨万分。真盼着能常在梦中,能常眠不醒,在梦中。他能看见爹妈和爷爷婆婆。

  鉴赏:

  这是一首伤时感事的诗。《毛诗序》说:“《兔》,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这是依《左传》立说,有史实根据,因此《毛诗序》说此诗主题不误。但意谓作于桓王时,与诗中所写有出入。崔述《读风偶识》说:“其人当生于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骚,是以谓之‘无为’。既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室家飘荡,是以谓之‘逢此百’。故朱子云:‘为此诗者盖犹及见西周之盛。’(见朱熹《诗集传》)可谓得其旨矣。若以为在桓王之时,则其人当生于平王之世,离迁徙之余,岂得反谓之为‘无为’?而诸侯之不朝,亦不始于桓王,惟郑于桓王世始不朝耳。其于王室初无所大加损,岂得遂谓之为‘百’、‘百凶’也哉?窃谓此三篇者(按:指《中谷有》、《葛》及此篇)皆迁洛者所作。”

  诗共三章,各章首二句都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来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罗、罿,都是捕鸟兽的网,既可以捕雉,也可以捉兔。但诗中只说网雉纵兔,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遥自在,而君子无故遭难。通过这一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各章中间四句,是以“我生之初”与“我生之后”作对比,表现出对过去的怀恋和对现在的厌恶:在过去,没有徭役(“无为”),没有劳役(“无造”),没有兵役(“无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现在,遇到各种灾凶(“百”“百忧”“百凶”),让人烦忧。从这一对比中可以体会出时代变迁中人民的深重苦难。这一句式后来在传为东汉所作的著名长篇骚体诗《胡笳十八拍》中被沿用,“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那悲的诗句,是脱胎于《兔》一诗。

  各章最后一句,诗人发出沉重的哀叹: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不如长睡不醒。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方玉润说:“‘无’、‘无觉’、‘无聪’者,亦不过不欲言、不欲见、不欲闻已耳”(《诗经原始》),这也是《毛诗序》中所点出的君子“不乐其生”的主题。

  全诗三章风格悲凉,反覆吟唱诗人的忧思,也正是《王风》中的黍离之悲,属乱世之音、亡国之音,方玉润评云:“词意凄,声情激越,(三国魏)阮步兵(籍)专学此种。”(《诗经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