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诗歌鉴赏附答案

时间:2022-12-16 11:57:40 诗歌 我要投稿

泊秦淮诗歌鉴赏附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秦淮诗歌鉴赏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泊秦淮诗歌鉴赏附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4.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鉴赏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泊秦淮诗歌鉴赏附答案】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题目附答案解析11-13

高考诗歌鉴赏综合训练附答案11-30

诗歌苏武庙鉴赏练习附答案12-24

诗歌泊秦淮阅读答案09-01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歌鉴赏附答案12-18

《泊秦淮》唐诗鉴赏08-25

古诗鉴赏题附答案11-16

高考语文诗歌题鉴赏练习附答案:蟾宫曲11-19

《文选》诗歌鉴赏及答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