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文学

时间:2020-12-17 17:48:31 诗歌 我要投稿

诗歌之文学

诗歌之文学1

  一月一日

诗歌之文学

  黑黑的夜色被新年照亮

  两本《散文》仆仆风尘到信箱

  精美的封面

  淡淡的书香

  我迫不及待运用目光

  一口气读完二十多篇短文章

  一月四日

  《上海文学》第一期如期而至飘进书房

  卷首语“文学之美”在何方

  三件东西诉说衷肠

  巴金坐过的椅子把岁月拉长

  “文学是人学”的题字永久珍藏

  “海纳百川”的书法勉励后生远航

  新一期刊物

  又是新一年文学的开张

  我在文学的后花园里

  忘情地晒着太阳

  微尘也罢泡影也行

  只为大脑能有春风浩荡

  红尘滚滚物欲横流

  生死两限都很迷茫

  只能到文学里寻找方向

  愿意像一棵树一样

  生为绿色死亦成纸张

  写上文字任它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我在书海里徜徉

  为青春作伴找点希望

  爱情故事写在心上

  竟发出神一样的.夜光

  读吧背吧写吧

  山高水长风大雨疾我也要走四方

诗歌之文学2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诗歌之文学】相关文章:

乡愁之疡诗歌07-19

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06-07

《文学之魂鲁迅》读后感08-21

秋之韵诗歌4篇08-28

《文学之魂鲁迅》读后感范文08-25

文学之魂鲁迅读后感范文08-09

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07-07

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07-07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探讨03-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学赏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