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人诗歌

时间:2020-12-11 15:33:21 诗歌 我要投稿

浅谈名人诗歌

  看到一篇人气随笔《触摸好时代的诗路温度》,也许是本人才疏学浅、管窥蠡测,竟有些不明白,但有些话如鲠在喉,不能不一吐为快。

浅谈名人诗歌

  文中言“诗人找准诗歌的立足点和主基调,或许也是好时代里必须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价值观”,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诗之前先给一个命题,然后跟着这个题目走,这和八股文应试有何区别?窃以为写诗就是跟着自己的心绪走,灵感一来,下笔如有神,文思涌动,如痴如醉,这时候谁会有闲暇考虑立足点和主基调是否准,反正本人自娱自乐写点小诗之时唯一的遗憾是只能偶尔抓住思绪这只飞鸿的指爪。

  当然诗歌是离不开立足点和主基调的,而这“立足点和主基调”却是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诗歌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和散文、小说乃至绘画及音乐一样,只是表现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或者是思乡,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家国之情。只有作者的胸襟、抱负和品格才是确定诗歌的立足点和主基调的唯一基础,所以忧国忧民的杜甫和愤世嫉俗的贾岛,诗风完全不一样。

  “诗歌是一种情感现象”,的确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情感,且是最最浓郁的情感,但这种情感讲究的是有感而发,言有尽而意无穷,却不仅仅是情感现象。仔细回味一下,自古至今哪一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诗,会只是一种情感现象,如若将诗比作一个人的话,我想情感就是让其丰满的血肉,而其文字背后的东西才是其灵魂。这背后的东西连接的是诗人的灵魂,是诗人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

  关于好诗,作者也有所定论,在此我认为另一位作者的论述或许更为恰当:“清新自然、韵律谐和、比喻新奇、神思飘逸、想象丰富、富于变化”,好诗的第一标准是自然。记得一年前我问三个刚刚读三年级的小学生,读完古诗一百首,最喜欢谁的.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李白的诗。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的答案也是一致地实在,说是好记。的确,李白的代表作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及《朝发白帝城》,初读就是大白话,人人能懂,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转折不着痕迹,行云流水,自然好记。

  第二标准,窃以为应是意在言外,回味无穷。就如上面提到的李白的三首代表作,虽文字浅显,但由诗句组成的意境却浑厚无比,气象万千,这才是大家风范。所以现代诗很少有能入我眼的,要么我嫌弃它奥涩难懂,要么就是直白寡淡无味。

  夜深了,随手乱涂,贻笑大方,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