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词之构想的阐述

时间:2022-06-17 22:49:12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浅析诗词之构想的阐述

  浅析诗词之构想 守真

有关浅析诗词之构想的阐述

  说到读诗词,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欣赏,受益,诚然不错。但由于欣赏者的所处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信息不同、导致倾向性不同,因而自然会产生有不同理解或解读,这是很自然的事。还由于每人的经历与背景不同,同样酿出不同理解的趋向。再还由于文化程度的高低不同,在诗词方面的修养也不同,更会出现理解上的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致,但可以有个基本上的认识,这是可以做到的。

  一、诗词感情的主调

  所谓主调,指的是一首诗词客观的现实描写反映了客观愿望的主旨。我们强调客观,就是有时也会把自己的主观认识,融入到景物的认识当中,作为一种精神抒发和寄托。其主调有抒发激情的,陈述惊险的,诉说悲苦的,白描景象的,自述内心的,赞美景致的,述说见闻的,褒贬时政的,表达大志的,借景抒情的等,总之都有主旨。当然,这主旨也会因人的认识,环境的好坏,时代的变迁,主旨也会有短暂扭曲的时候。但最后结果,这主旨当出现开明时政时,就又恢复原来的真实面目。所以,我们不必太多的担心。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没什么文禁,打压,囚禁之类。那时,君主即使不愿接受对方的主张或观点,也不会把主张者抓起来,只是把他赶走完事。所以那时的纵横家,可以今天在秦国,明天就到楚国去。那时古代的中国分为强大些的有七个国,强的和次强的及弱的共有十九个小国。那时代表各种思想或主张的人,到处游说,因而呈现出百家争鸣主张纷纭的政治局面。所以,他们的诗词是开放式的。如《诗经》写了爱情、友情、家庭、战争、祭神、劳动。屈原的《离骚》,写美人,绘香草,诉本意,望君主,叹流放,揭佞臣。此书,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以后到魏晋时期,文祸在文坛里蔓延,所以诗词的思想被扭曲出现人们的面前。鲁迅曾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论魏晋南北朝酒药之关系。鲁迅的文章表面上说酒药,其实就是说到在那时的文祸问题。质言之,就是文章和诗词的主旨在统治者眼里是祸害,因此就会一刀刈下去了。文人对于官的文禁,那是无可奈何的。我们看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或散文,作品的主旨因有意或无意地被称为写反诗反词的,就会被吃官司的和坐牢的。之后历代每每出现文禁或文祸,自然就会使文坛顿时沉寂下来。所以,可见主旨是很重要的。质言之,它关乎作者的精神和诗词主旨触摸到的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所以,主调所反映的主题,是每首诗词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很好地正确地把握它。

  当然,有时作者的主观上想表现的主题,但因人的解读的不同而产生异向的结果 ,也是常有的事。比如清代里有一句有名的诗是“清风不识字,为何乱翻书”.作者是因看书时,风老是乱掖他的书,故而随口而吟出此句,完全是因景而发的,但清朝的官员却解读它为:说此诗是讽刺清人不识字,因而作者遭到祸讯。由此观之,这是主调的主观意识战胜了客观事实。这是历史的悲哀,但却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说到底,这还是文禁所致。

  二、诗词内容的专业

  作者写诗词文章,往往都有自己所熟悉的行业特征。所谓熟悉,那不一定是自己从事过,而是说至少是了解或熟悉了的事情,要不写出来的诗词文章肯定是好生硬和好别扭的。我们看,李白杜甫写的诗词,几乎都是经历过或见到过的人和事,所以其词其文,一如为人和事的文字的描绘,或称之为人和事的再生,传千年而不衰。李白诗词的浪漫和杜甫诗的史实,皆为代代称赞与传诵。假如离开了景和史的真实,必是行而不远;要是诗词浮艳而没有文采,必不为世代咏传;要是诗词内容空泛,必夭折而沉泥。我们看,杜甫的《三吏》,如同一个唐从盛到衰的缩影。杜甫当过官,所以对官场了如指掌。其闻所作的合理的推理,也能入情入理;其见所作的想象推理,也能至真至诚。由此观之,作者写的,是作者了解熟知的东西,又贴近民生,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们看李白写的《琵琶行》,表现作者对下层人生活的同情。同时也说明作者对这种下层人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李白对音乐的乐理的娴熟和对写音乐的音与情的高度精当语言描写,使音乐变成音乐和情意精当的融合:大珠小珠落玉盘,犹抱琵琶半遮面。前为乐之录制,后为情之白描,乐情相融,浑然一体。这也表现了李白对音乐娴熟才能。又如白居易写的《卖炭翁》,炭是黑的,这是常识,十指黑就得观察仔细了。写官样:翩翩两骑,黄衫白衫。半匹红绡一丈绫,换千余斤的炭,其价值相差太大了。无法,只得换,不换也得换。宫使驱使的,没法子让自己选择的。由此可知,诗词写得优与逊,同作者个人对所写的行业至少有个深入的了解,不然就写不出质量高的作品来的。在我们熟知作者中,还有如李清照、姜夔、辛弃疾、陆游、刘禹锡、贾岛、王维、王之焕等的诗词,在文学界,在民间,都被广泛地传诵着。

  三、诗词字音的强弱

  诗词字音的强弱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这个强弱,主要表现为字的平仄的要求。但不仅于此,还要注意前后字音的和谐。就是说,人们读起来不要感到不顺畅,嘴型和舌位要感到舒服,不要让人读起来很别扭,音强弱得当。处理比较好的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前后两个字的挑选,可依嘴形和舌形的流畅顺当相承选用,不要产生坳口。(二)就是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选字。如悲义的选字音要沉;是喜义的选取字音要响,一般就选中音字。(三)要尽量选人们晓知的读音和易理解的字义为佳。(四)选字义清形象性好的字。因为诗词都要求要有形象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者是细致美,或者是粗犷美,或者是概括美,或者是色彩美,或者是结构美,或者是抽象美,或者是远近美,或者是景色美,或者是音乐美,或者是舞姿美,或者是峻峭美,或者是明暗美。这些方面美,是以文字词语来达到的。

  四、诗词色声的选择

  说到诗词的色彩,这其实是这种体裁的要求。诗词在某个角度以文字的形式来描绘现实的自然状态。这就要求作者以敏锐的准确的目光来观察所描写的对象,以及这对象的类似的景物,并借物潜入某种心情,即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说法。诗词没有作者的意识或见解,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从诗词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学修养和文辞功底了。一般地说,诗词是作者心中想法的抒发。当然有些应景和应酬诗词又且当别论了。因为这是一种附和式的诗词,所以会影响作者感情的真实表达。那是凑趣,那是受命,那是氛围造成的。当然有些也例外。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写“白日”的白色彩,真实写出太阳光的强烈,可以说是朗朗乾坤,光明得很。可以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写山,没色但有气魄。一个“依”字,赋予日与山的相互亲密的依存关系。写黄河既是写实河名,又写了河水的色彩,这“黄”就一字双关,用得很妙。一白一黄,颜色鲜明,都是热色。

  又再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用了“彩云”这绚丽的红黄蓝等色描绘白帝城的天空及沿江的空间;写了猿声,告诉我们因为两岸树绿草青这样的环境,因此才有了猿猴的居住环境和它们的出没。为什么选猿不写猴,因为猿类人,似人。而猴没象人的那么亲近,没人性。就是在唐朝,有没有猿这种灵长类动物,还是个迷。从现在了解到的,猿是没了,猴是存在的。这图给人产生一种美丽的大自然的风光的享受,使人读后十分愉悦,也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欢快作了铺垫。而写猿声的啼,其叫声如孩啼,更有亲近之感,似乎猿在此时也知道作者的欢快心情。

  张继写的寒山寺诗 ,抓住“夜”字来写。月落,天就黑;星出,有淡光;渔火,有点红。黑,白,红三种色,构成一幅月落,星光,渔火的星夜渔火图给人以静幽深邃的感觉。而半夜钟声,恰增添了秋之夜不寒不寂,游客未减的旅游兴致呢。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色彩上看,黄翠青白表现出北方的景色 ,充满活力。其声音仅一个鸣字,写出黄鹂音的甜美清脆,乐景互衬,相得益彰。 主色为青色,表现为青春活跃,生命力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烟为灰色,落日为红色,烟孤霞丽,总体上显出红色,晚霞绚丽。反衬出大漠的寂寞了,给人留下地广人稀的深刻印象。

  杜甫的《春夜喜雨》,从色彩上说,写到黑、火、红,抓住夜雨黑的特征,船的火,到天亮了的红,使人从黑色到红色的的心情演变,即深沉变成兴奋,即“喜”.这是抓住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事物特征来写。再从声音来看,“润物细无声”,细到无声。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风”作媒介,自然而至,也成了活力的显示。

  五、诗词画图的结构

  写诗作词,往往考虑画屏结构。我们通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作者在构思诗词的过程中有个画的色彩和结构在。可以这样说,这是文字画和文字色的结合。无论那一首诗词,都有一帧美丽的结构图。现试作浅析之。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它的诗构图是高远图。它给人的感受是气势千里,虽远犹近,欢快畅达。张继写的寒山寺诗的结构是高下图。它给人的视点是由上而下,月落转昏黑,乌鸦也黑,渐而铺霜,只有渔火和钟声给人以有生命力顽强的感觉和希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的结构是高下图。它给人以气势磅礴,一泄而下的奔腾的雄伟态势的深刻印象。

  苏轼的《水调歌头》,这词的结构是上下图。先写天上的宫阙,后写人间的诸事。上下两回,奔走在天上和地上之间,饶有趣味。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脍炙人口,这词的结构是关顾前瞻图。可以说,那是看眼前那是怒发冲冠,壮志未酬,想靖康耻,表杀敌心,收复失地。由近而远,由今而古,由个人行为变为爱国行为。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帧双境弥合图。作者写高秋的雾及半夜的凉,又写黄昏后的酒与香,及自己的瘦。其实,就是写自己因寂寞而借酒消愁,却仍然“瘦”了的无奈。又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词写晚风和雁过,又写花损影单,黄昏兼雨,构成一幅高远俯视图。酒不可御寒,雁引起伤心,花损无爱怜。这正是一个孤寡女人的自怜相。我们再看看柳永的《雨霖铃》,它是近平远图。因蝉而发,帐饮、舟发、千里烟波;杨柳、晓风、残月,离经年了,层层推远。

  由此可知,无论诗词,在文字构图上均有布局的。正如一幅图画一样,尤其是象国画那样更讲究章法,诗词也不例外。

【浅析诗词之构想的阐述】相关文章:

关于源于诗词的作家笔名阐述10-18

诗词吾之所爱10-25

春之韵诗词03-02

诗词之美范文07-03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09-29

《渐渐之石》诗词鉴赏09-19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03-10

有关春天的诗词之《游园不值》04-28

书写离乡之愁的古诗词02-08

24节气之小满诗词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