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古诗词

时间:2022-09-16 15:04:13 诗词 我要投稿

如何赏析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赏析古诗词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赏析古诗词

  一、赏析“诗情”

  1、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视权贵,渴望施展才华而郁郁不得志;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有感叹自己不幸、忧国忧国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岑参、范仲淹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李煜遭遇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

  2、通过标题来确定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和情感。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通过意象(人、景、物)来确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感到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

  二、赏析“诗技”

  “诗技”是指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者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

  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⑵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如此。

  ⑶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⑷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笔者在分析时常提问“为什么要用修辞方法”、“用与不用有什么不同”等,启发学生理解修辞方法运用的作用。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望庐山瀑布》中的夸张则表现出李白诗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如: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16.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古诗词鉴赏方法:领悟作者情感

  1.分析意象色彩。如字面或暗示。不同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冷色,往往传递出孤寂凄凉、低沉冷漠、颓唐消极之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枯”、“昏”等色彩构成了一个寂寞、哀愁、惆怅的诗境;暖色,则传递出积极向上、活泼热烈、意气风发之感。

  2.动静结合,互相映衬而拓展诗境,情感表达。

  3.在诗词中,其意象有时与作者心理特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相关,而被赋予某些特定含义。因此,在鉴赏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考虑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准确理解与把握诗词。如杨柳——离别依依;菊花——高洁品质;杜鹃——哀惋、忧国志士、薄命佳人、至诚;鸿雁——信使、思乡;鸟——自由等;羌管羌笛表示思乡,折柳表送别,凭栏表吊古怀远等。同时,在分析诗词意象时,学生还需留意物和人,景与情,景与人,物和情的关系。

  古诗词鉴赏方法:考试答题技巧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1、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

  (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

  2、语言特点:

  (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

  (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以加强表达效果。

  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腺语、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

  (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

  (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

  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

  1、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

  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

  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赏析古诗词】相关文章:

小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10-25

精选古诗词赏析11-25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08-26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10-28

古诗词赏析刍议10-30

古诗词名句赏析09-01

春节古诗词赏析11-12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04-06

谷雨古诗词及赏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