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

时间:2022-04-11 09:19:16 三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 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

  (第一部分——教育之功)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 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 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 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 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 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 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 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 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 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 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拓展:国学经典三字经作者王伯厚简介

  原典作者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中国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如安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历史上最早记载〈三字经〉的文献——〈三字经〉成书于南宋中期新说》一文,判断《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至嘉定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1223年-1296年)和区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相关文章: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三部分解释必知常识04-13

三字经的全文解释10-24

三字经全文解释08-08

《三字经》全文解释04-11

三字经全文拼音及解释03-01

有关三字经全文及解释04-13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04-19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朗读07-28

三字经全文分段解释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