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详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时间:2022-04-29 12:07:03 三字经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详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如负薪”的典故,说的是汉武帝时代,官拜会稽郡太守的朱买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详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一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详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汉 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 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 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朱买臣未仕前,住在苏州城西穹窿山麓,因家贫又好读书,不得不靠卖薪度日。每次卖柴,他都是且行且诵古书,怡然自得。妻子崔氏见了,觉得很丢人,跟他闹离婚。朱买臣劝说妻子:“我年五十当富贵,现己逾四十,俟吾富贵,当报汝功”。崔氏再也熬不下去了,就改嫁他人而去。

  其后,经同乡严助推荐,朱买臣为汉武帝“说春秋,言楚词”,武帝大悦,封朱买臣为中大夫、文学侍从。朱买臣曾为武帝征伐东越出谋划策,后官至会稽太守。

  朱买臣至会稽任太守时,“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就停车带回太守府中,供他们食宿。其妻十分差愧,自缢而死。元代有无名氏《朱太守风雪渔樵记》的杂剧,讲的就是朱买臣的故事。

  今天,苏州穹窿山东铜岭下有一块高大的盘石,相传为朱买臣昔时的读书处,又称“读书台”。山上的拈花寺,相传为朱买臣故居的遗址。

  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朱买臣因弹劾御史大夫张汤不实,武帝怒而将其处死。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的李密,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

  李 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 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其以替人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 《汉书》中的《项羽传》,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这就是《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 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 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注释】①负薪:“负”即背。指汉朝的`朱买臣,家贫如洗,靠打柴为生。他很想读书,但上不起学,于是他一面打柴,一面读书。在山上打柴时,他抽空在树林里面读书,挑柴回家时,就把书挂在柴担上读。②挂角:指隋朝时候的李密,他上不起学,替人家放牛,就把书捆好挂在牛角上,放牛时拿本书骑在牛背上读。③卓: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译文】像负薪的朱买臣和挂角的李密一样,他们虽然身体劳累,却仍然苦苦坚持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

  【评说】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虽然生活都非常贫苦,但能利用劳动的空闲时间抓紧读书学习,在学业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了有知识、有才能的杰出人物。从这里,我们倒是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提倡勤工俭学,即一面学习,一面利用课余和假期的时间去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获得劳动报酬补贴学习费用,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且对年轻人在性格、心理和意志上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拓展】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有英文、法文、俄文译本。虽然不断被后人增补删减,正说明其不朽的价值。古来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版本变化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2008年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由许嘉璐、苟天林担任总顾问,著名学者傅璇琮担任主编,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占原文10%,虽然只有1476字,可谓精品,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表述形式,都保持其传统文化特色,可谓“修旧如旧”,体现其高度的传统性。

  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版《三字经》一是记史最全的也只到辛亥革命,二是对四大发明等内容只字未提,因此,又将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新三字经》附后,聊作补充。

  1949年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1。关于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3。另外对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字和错音进行了纠正,如“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句中的“与”字,因其繁体与“兴”字极为相似,误为“兴”;“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句中的“齐衰”标准读音应为zī cuī,而网络流行的2008年版中错为qí 。

  2008年修订本《三字经》

  2008年修订本《三字经》共计1476字,是以明朝赵南星本为底本,修改、调整之处共计49句,采自征文作者作品共12句,余下均采自王相、贺兴思、章太炎本。并对修改和调整的字句都在注释中说明了依据或理由,同时,重新对全文作了详细的注释。除了一般词句诠释外,还对一些典故、人事注明了出处,做出了全面的阐释。另外,修订组还以三字韵的形式来对本次修订工程作一个总结:下录者,三字经。七百年,广流行。撰此经,王应麟。宋末人,生于鄞。为劝学,多警言。讲形式,众乐见。元以降,学人补。章太炎,最显目。旧时书,有局限。古文化,古理念。现社会,认知变。新风尚,新观点。当取精,与时进。科学观,指要津。知荣辱,倡和谐。大中华,日日新。

【三字经详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相关文章:

负薪挂角《三字经》的典故12-23

唐诗如酒作文06-21

散文:父爱如金10-07

黄庭坚相如传08-24

《艾如张》李贺08-25

易经讲解:介如石10-09

意如钢铁,身奉事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400字05-14

生死如窗 毋须忧伤散文11-04

如瑞法师禅语50句10-12

河中石兽中如的意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