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犁田散文

时间:2022-04-27 02:28:43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说犁田散文

  寒石先生七月二日在宁波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犁田”的文章。受其启发,也想说两句关于犁田的话。也许地区不同,各有各的耕作方法,据我在十几年的务农生涯中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宁波东乡的耕耙作业与该文所描述的有较大的差异。

也说犁田散文

  先说耕地吧,并不是只耕旱地,也要耕水田的。横草籽后第一次耕地那叫起畈,把草籽覆盖在土下,灌水让它腐烂,然后是耙田,做到基本平整;数天后还得再翻耕一次,这就叫耕水田。为了使一丘田灌水平均以利秧苗均衡生长,田土应该没有太悬殊的高低,耕完水田后首先要拉高低,有时还得把高地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低的地方去,再经过粗耙、精耙,才可以插秧。那时的农民没有如今那么先进的科技知识,也没有很有效的化肥、农药,要想增产只有靠精耕细作,三耕六耙是基础的基础,农民是绝不敢大意的。

  至于耕地和耙田哪一项劳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呢?

  我和寒石先生的看法却好相反。(特别声明一点,我绝对没有贬低他父亲的意思,我所说的只是在我们当地的情况。)耕地、耙田都是由人指挥牛共同依靠犁、耙这两件不同的工具来完成的。所谓老马识途,老牛也是通晓牛轭路的,(如果是新牛刚上轭,一般都由牧童拉着干活。)所以驾驭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用这两件工具。犁稍和背在牛肩上的牛轭形成一个扩展了的V字形,而犁铧所在V字的底端正好要在力的中心,所以要根据牛的大小、高矮对那条牛绳的长短进行调整,这是犁把手的必备技术;开犁时犁稍角度的把握是耕地深浅的关键:角度大,翻起的土就深厚,但是如果过于大了,犁铧就会深深地插入土层中,很难启动,而且可能折断犁冲;反之,角度小一点,翻起的土就比较浅薄,但是如果过于小了,犁铧就会窜出土层,变成牛拉空犁。所以,犁把手一定要根据土壤掌握好开犁的角度。在铧犁行进途中,一定要让牛匀速前进,而手中的犁稍必须稳而不抖,保持犁铧的绝对水平,这一点对于老把手当然不在话下,中间随时还可以捡几条泥鳅、黄鳝什么的,然而是新手那就一定要心无旁骛咯!

  再说说耙田吧。耙是由耙挺、耙横头和耙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在牛拉着它前行时依靠耙钉和站在上面的人的重量将大块的泥土粉碎,因为着地面积大,只要你不将牛惹恼,人一般是不会从上面掉下来的,更不可能伤筋动骨。好的耙把手主要表现在能把高低不平的水田在最短时间内耙平。因而生产队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总是让刚从牧童抽上来的大孩子去耙田(因为他们体重较轻,可以让牛少花点力气)他们进行的是粗耙,最后的精耙就会让体力较差而又有经验的老农去操作(因为在大忙季节耙田相对是较轻松的一项农活):遇到高的地方,他们就来一个“前脚蹬,后脚松”的大马步,将浮土往前赶,到了低处,他们再来一个相反的动作,浮土自然就留在了那儿,如此往返几次,高低就压平啦。

  我是半路出家,扶过几次犁稍,但耕出来的地不是弯弯扭扭,就是七高八低,速度慢不说,还累得气喘吁吁;而耙田就显得得心应手了,除了在调头的时候拉耙比较吃力外,站在耙上的感觉不要太好哦!遇到田丘长的,能有那么十多分钟,哼哼小曲甚至放声高唱真是其乐无穷啊。所以我的记忆里耕地比耙田容易多啦!

  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和寒石先生探讨探讨,请农民伯伯们多多指教。

【也说犁田散文】相关文章:

等风也等你优秀散文07-06

你在我也在爱情散文06-30

说徐志摩的诗散文08-09

雪说优秀散文07-01

说好是朋友散文06-29

鸡年说蛋散文07-01

我累了也倦了短篇散文07-04

优秀散文分享:散文网之我说06-28

说旅行网络散文07-03

寒冬在凄凉,也在春暖花开的路上散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