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早期编译者凌昌焕散文

时间:2022-04-23 14:54:0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默默的早期编译者凌昌焕散文

  凌昌焕(1873-1947),字文之,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早期的编译者,吴江县莘塔镇陆家桥人。凌昌焕老宅唤作“凌家大屋”,据健在并见过他的90多岁的同乡陆秉心老人回忆说:凌昌焕的父亲叫凌浦云,早逝。母亲人称金奶奶。

默默的早期编译者凌昌焕散文

  凌家子女较多,老大不知是男是女,老二凌明之,人称明二爷,在外洋轮船做翻译。老三凌文之,人称文三爷,就是凌昌焕。老四凌幼云,人称幼四爷,是秀才,教书为生。陆秉心结婚时,凌幼云曾是他的证婚人。他教过书,写得一手好字,曾为陆秉心书过一张扇面。后来,他又请西塘的一位秀才在其扇面上画了一幅画。南社社员、胥社社长江雪塍的儿子江印舸(江蔚云)则用钟鼎文写了一副对联作为结婚礼物送给陆秉心,惜今已散佚。

  凌昌焕实际上还是柳亚子的亲威,柳亚子称之为表兄,他是凌退修的侄孙。柳亚子在《自传?年谱?日记》(64页)说道:他年龄比我大十多岁,但人倒相当开通,我们见面时,是无话不谈的。据考凌昌焕是新南社社员和南社纪念会成员,可见其思想进步了。

  名校的教育前辈

  1900年,27岁的凌昌焕到达上海,从事编译工作。1906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1907年黄炎培校长聘任他为上海浦东中学教员。浦东中学是上海的名校之一,二十世纪初学校经常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如沈雁冰、恽代英、郭沫若,还有美国杜威博士等来校讲演,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为此,学校培养了不少英才,如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邓拔奇、陈培仁等;社会名人张闻天、范文澜、钱昌照、王淦昌等等。据史料记载,蒋经国、蒋纬国于1923年至1925年间就读于浦东中学。

  “坚贞、勤朴,为国家育人才,为社会开风气”的浦东中学,更是爱生如子。绍兴校友孙芬兰,勤苦好学,来浦东中学求学不到半年,忽在五月间突发病去世,学校为其召开追悼会。黄炎培校长亲自送上挽联云:痛哉伯仁,盖由我死。平乎龚生,遂夭其年。凌昌焕也亲拟一副对联曰:不厌不倦,何有于我哉。斯人斯疾,亡之命矣夫。

  早期的商务编译者

  1912年6月14日,凌昌焕经杜亚泉先生的介绍又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住宝山路家庆里74号。月薪初始六十元,后“论其能力亦尚值得”,月薪增至八十元。

  1920年,凌昌焕在编译所理化部工作,与之共事的同仁有:杜亚泉、寿孝天、杜就田、吴和士、郑心南、许善斋、杜季光、骆绍先、黎麓丛等诸君。商务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以多名人而著称:黄炎培、陈叔通、沈雁冰、胡愈之、郑振铎、马叙伦、郭沫若、竺可桢、周建人、叶圣陶等等,最多时达300多位。这些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是“筚路蓝缕、煞费苦心,得成一种辅助教育的新事业”。

  凌昌焕在这大的文化氛围里,可谓是如鱼得水。加上凌昌焕生性是一个勤恳之人,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与同仁编著了大量的教科辞书。

  如由凌昌焕主编,凌履彬、周缵善、梁淑存、顾依仁(南社社员)等参与编辑了《常识小丛书》(民国二十二年出版)。不仅如此,他还参与《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辞源》(1915年出版)《新法理科自习书四》(民国十一年出版)《植物学》(凌昌焕编辑胡先骕校订)(民国十二年八月出版)《新法理科教科书》《新理科》《动物学大辞典》(民国十二年十月出版)《新撰动物学教科书》(光绪三十四年2月出版)《自然科教科书》等出版工作。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商务馆还着手组织高梦旦、庄俞、傅运森、谭廉、杜亚泉、凌昌焕、邝富灼等人,编辑《共和国新教科书》丛书,以紧跟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影响巨大。1916年,孙中山偕同挚友廖仲恺、胡汉民、张溥泉、朱丁五人来商务印书馆参观印刷厂,唐少川、温钦甫作陪。

  商务印书馆由一爿印刷工厂,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这与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夏瑞芳、张元济等从“启迪民智”出发,将“扶助教育为己任”的经营宗旨分不开的。这培养了员工较高的觉悟,让他们多了一份爱国心和正义感。

  期间,凌昌焕除醉心于馆务外,还和同道们一起积极投入革命活动。1919年,全体职工为响应“五四”运动罢工一星期。1927年3月,在沈雁冰、杨贤江、等发动下,商务馆工人、职员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凌昌焕的六位同事牺牲了。

  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被军阀称为“赤色分子大本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周恩来、赵世炎常来商务馆指导工作,那里的疗病房一度成为起义的指挥部。起义胜利后,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就设在东方图书馆(注:商务馆的藏书楼,前身称“涵芬楼”)。

  1922年,凌昌焕兼任编译所博物生理部编辑,其间凌昌焕主编《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卫生课本》,和许心芸合作编辑出版《生理卫生挂图》十幅(中小学用)。

  凌昌焕不仅参与出版众多的教科丛书,在农业书籍和志书等方面也卓有成绩,如《肥料学》(1916年出版)由陆旋编,凌昌焕、龚厥民校对。在民国《川沙县志》编纂进行中,物产志就曾邀请凌昌焕及他同仁吴和士审阅。同样,凌昌焕也不忘为家乡出力,据考他是光绪版《黎里续志》的校勘人之一。

  抗战时期,经济萧条,上海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为节约开支,自制不少文具和标本,凌昌焕积极响应。在《张元记日记》(第六卷151页)记载:凌昌焕之仪器大有进步。连带着,他相继为商务图书馆出版《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昆虫标本采集及制作法》等书籍。

  南洋劝业会研究者

  1910年,中国首届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现鼓楼区丁家桥一带隆重开幕,博览会所参展物品达100万件,历时6个月,吸引了30万海内游客观光,成交量计千万银元,可谓是盛况空前。

  “岁庚戌(清宣统二年1900年),南洋有劝业会之设,有志之士于会间设研究会,集同志以研究出品,征报告,蕲以多数人之心思才力,就此现象策改进之道也,与会者凡七百九十九人,期六月而毕事;与会者具报告于会凡八十首,盖十之一焉。”(录自《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序例)南洋劝业会研究会也因此应运而生了。

  1900年7月初于教育馆召开研究讨论会,认定研究部研究人员,在9个专业部门中,其中的理科部有:吴和士、凌昌焕、薛公侠(南社社员)、俞子夷、费公直(南社社员)、张小楼参加。期间,凌昌焕与薛公侠、吴和士、俞子夷四人合作撰写《教育报告书》论文,将“研究之范围及研究所得,备陈左方,以供采择”的科研成果公布于大众参考,以促进南洋劝业会良好的循环和成效。

  在《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还收录了费公直的报告书,他研究制作的河豚毒素标本曾荣获南洋劝业会优等奖,并被选送德意志万国卫生博览会参展。

  接着,南社发起人之一陈去病在《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发表题为《致驻所干事黄炎培书》文章,他对教育馆的前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说:图书繁富,门类至众,而三吴人文甲天下,箸作之多,莫与伦比,将欲保存国粹,宁可恝置不谭。故有教育馆以通今,即不可无图书馆以存古,而舆地学者,尤今日留心时事者,所急宜讲习也。

  为此次南洋劝业会盛会,浙江黄岩椒江人王葆桢(又名王漱岩,南社社员)曾先后二次赴实地考察,著写《南洋劝业会杂咏》,共作诗210首。书内收录名人题诗十五首,大都为王葆桢诗友,如南社社员赵朴初之父赵恩彤(字炜如)题集句诗以贺兴。

  王葆桢自述前后两游金陵“纵缆劝业会,神王目眩,莫可殚述”。在其210首诗中,他为南社社友费公直发明一种催花早开及茂盛药水(注:在工艺馆化学工业部展出)很是欣赏,特作《催花药水》诗,赞曰:灌园抱瓮太多才,羯鼓无声春自回。不受轻阴酿香雪,几枝易谢怨先开。

  抗战后期的凌昌焕

  据现定居在济南的凌昌焕的曾孙凌济说,他的曾祖凌昌焕1925年前担任过吴江旅沪同乡会会长。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遭日本飞机轰毁,凌昌焕失业,时年六十岁。迫不得已,凌昌焕暂居西塘女儿凌肇堂家避难,过起了隐居生活。

  当初,西塘的南社社友沈禹钟为他女儿凌肇堂、女婿江汝为(注:平川半月刊社创办人之一)新婚特贺诗一首《贺江君汝为与凌女士肇堂新婚》(录《南社西塘社友遗稿》61页):

  彩笔江郞绝点埃,佳人咏絮亦清才。三生早注鸳鸯蝶,此日欣亲玉镜台。开岁乍逢春浩荡,定情尽有句低回。合欢酒助东风暖,窗外梅花一夕开。

  入春好事寸心知,当户三星慰所思。花底长生鱼水乐,镜中双笑凤鸾姿。柔情绣阁欢晨夕,清课红闺胜友情。始信平时搁词笔,故留墨妙画修眉。

  后来,凌昌焕先后又在上海中华教育用具厂、南洋中学担任教员及编译工作。1947年,辛劳一生的凌昌焕于浙江西塘江家大宅去世,享年74岁。据他的曾孙凌济回忆,曾祖凌昌焕1947年去世后回故里芦墟开吊,葬在老家。

  学者型的凌昌焕,一生中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教育者、一位勤恳的上海商务馆早期编译者、一位低调的南社中人,但他所作的贡献是没有人会忘记的。

  因他从商务馆中来,是由商务馆成就的一名学者,在那里他参与编译工作达二十余年,现国家图书馆藏有其书(目)90余种、家乡吴江图书馆藏其的编辑出版物有8种(20余册)。

  凌昌焕的家乡人费孝通先生从阅读商务馆创办的《少年》杂志始,就与商务馆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1924年,14岁的费孝通还是个初中生时,以笔名“费北”署名,将《秀才先生的恶作剧》发表于《少年》杂志。此事让他终生难忘、兴奋不已。

  时光过去了将近六十年,在1982年元旦,费孝通于吴江县城,作“忆《少年》祝商务寿”文,作为送给商务印书馆八十五周年纪念礼物,文中他深切地怀念道:“商务印书馆既是一个印书馆,也是一个育才馆。它不仅以印书为广大人民提供精神食粮,而且为了印书也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和学者。功在历史。挽近论人才的人每常怀念古代的伯乐。回想我这一代,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文化界实际上起着伯乐的作用。我虽非千里马,但毕生与笔墨结成不解缘,商务印书馆实为之媒。”在费孝通这段情深意切的表白中,我们不难看出,凌昌焕身在上海商务馆的意义深远,影响之大。

【默默的早期编译者凌昌焕散文】相关文章:

巫昌友的散文04-16

关于默默的经典散文06-30

默默守护的句子04-20

默默付出的句子03-03

苏轼《凌虚台记》原文及翻译09-13

凌霜傲雪的梅花诗句03-24

元稹《连昌宫词 》原文07-03

元稹《连昌宫词》全文10-27

纪昌学射课文原文08-04

早期正能量句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