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母爱的散文1000

散文 时间:2017-05-06 我要投稿
母爱的散文1000

  难忘母亲的声音,它是受伤的安慰,是失败的鼓励,是成长的动力,是成功的原因。倾听母爱,幸福永远。

  1母爱的散文1000

  我的记忆力较差,好多事情过后都记不很清楚,但有三个故事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壁上,每次想起都地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是三个动物的母爱故事。一个是黑鱼之爱:一个青年人到河里网鱼,看到有很多乌子在水面嬉戏,青年人知道下面肯定有一条大的黑鱼,便用网子狠命地搅动水面的乌子。水底的黑鱼发怒了,一下子跃出水面。青年人把黑鱼捞回家去,开膛破肚,然后到河里去冲洗。黑鱼以顽强的生命力挣脱青年人的手,拼命地往乌子密集的地方游,翻开肚皮把孩子抱在怀里。

  原来,黑鱼产下卵的时候,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一刻也不离乌子。乌子形成的时候,黑鱼仍然守护着孩子,自己连饭也不吃,把眼睛都饿瞎了。小鱼便钻进黑鱼的嘴里,把自己做食物为母亲充饥。第二个是母爱的雕像:说的是一座公园失火,工作人员把火扑灭后到森林检查,发现一只被烧焦的鸟,翅膀张开着像一尊雕塑。

  工作人员把鸟拔开,翅膀下爬出几只小鸟。原来,大鸟知道火势是往上着的,它放弃了自己逃生的希望,把小鸟们带到树下,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是老牛和水的故事:说的是在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每人每天只能分到由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3斤水。终于有一天,一头憨厚、忠诚的老牛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牛和人对峙着,谁也不肯让步,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的甚至用汽油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稳如磐石,毫不让步。

  直到牛的主人赶来。牛的主人操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牛的身上。打得老牛青筋突起,鲜红的血迹染红了鞭梢。老牛的凄惨叫声在空旷的风中显得异常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吵嚷的司机也哭了。

  运水的司机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战士拿出水盆,从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出乎人们意料,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到的水。老牛仰天长叫。晚霞中,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以慈爱的目光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感激地舔了舔母亲的眼睛。

  这是三段不同动物的故事,一个是天空飞翔的鸟类,一个是地面行走的家畜,一个是水里游走的鱼类。但在关键时刻它们却表现出相同的壮举,这就是母爱的驱动。母爱是一种本能的流露,是一种只管付出不求索取的伟大情怀,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母爱仰之若山,俯之像海,激烈时令我们荡气回肠,舒缓时让我们深深陶醉。

  联想到我们人类,千百年来,母爱是一首百唱不衰的歌,是一道源源不断的浓浓的血脉。有时候,母爱也许是一个轻轻的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呵护,也许是心底的一份无需表白的思念。“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真实地道出了母爱的细腻和真谛。母爱是我们头顶的伞,母爱是我们心底的光,母爱是我们生命里的春天,母爱是我们外出时家里惦记的灯盏,母爱是我们疲劳时休整的港湾,母爱是我们飞翔时无法偏离的航线,我们一生也走不出母爱的疆土……

  2母爱的散文1000:母亲的唠叨

  小时候,我最烦我母亲的唠叨了。

  几乎每天上学之前,她总是立在院坝头,像尼姑念经一样念着她说一万遍也不烦的话:“要听毛主席的话,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边说,边拿着书包让我背上,然后拍一拍书包上的灰尘。

母爱的散文1000

  我母亲记性不好,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被工作队强行要求背了好几天才背住。为了不让工作队的革命闯将说她学习毛主席著作落后,她硬是天天背这几个字,后来就成了教育我的高频词。

  几乎每天我放学回来,她又问:“今天老师说你没有,听没听老师的话?有没有欺负同学?有没有摔倒,绊倒?”语调总是那么不急不慢,一边干活,一边念经。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对这些话还有兴趣听。上二年级之后,我就觉得她说得太多余,天天都是那样的话,天天都是那样的调调。

  “晓得,晓得。”上学之前,听她那话,我有点不耐烦。

  “没有,没有。”回家之后,听她那话,我同样不耐烦。

  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一九七二年,也就是全国人民批林彪,批孔子的那年。我的班主任老师在街上遇见我妈,说是我上课不老实,有时候不听讲,爱看小人书。

  记得我那天同样是玩着铁圈回家,喝完我母亲特意为我留的一碗冷稀饭之后,就准备玩去了。

  “给我跪倒。”我没想到,我不知她老人家从哪里回来了,大概是生产队劳动休息。

  “我又没犯错?”我摸不着头脑。

  “跪倒!”老人家加大了音量,手中的黄荆条已在她手中不停的跳舞,像黄蟮,也像蛇。那是专门打我的工具,有小指头那么粗,打在身上穿心的疼。

  我不得不跪在她老人家面前。

  “你们老师说你上课不听话,是不是。”话说完,条子也打下来了。

  “是不是?”第二下又打下来。

  “是!”我已哭出来了。

  “你进学校就是让你好好念书,好好听老师的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在好好学习吗?你在天天向上吗?” 接着就是第三下,第四下,第五下。

  这些话,也是她后来打我的经典话,几乎年年如此,次次如此。

  我不挨她老人家的打,已是在上高中之后。

  因为上高中在县城,每个星期回一次家,每次回家要拿自己蒸饭用的米,红苕。每次走的时候,她老人家的另一个唠叨版本则是:

  “要好好读书,你看我们这个赵家湾,能到城里头念书的只有你一个人,每天要好好吃饭,每天要听老师的话,如果你娃能够脱农皮,那就是我们赵家屋头烧高香了。”